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属35个种中有28个种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结瘤固氮。根据有关文献从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及其内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杨梅属植物根瘤内生放线菌的分类地位、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环境条件对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杨梅属植物有60多个种,我国有6个种。综合有关文献归纳了我国6种杨梅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地理分布,重点介绍了杨梅种的种质资源情况。全国现有杨梅栽培品种305个,单系120个,其中18个栽培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用于商业生产。由于杨梅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生态和观赏价值,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开发潜力巨大。就杨梅果品开发、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生态林果几方面探讨了杨梅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杨梅的药用价值及活性成分。针对杨梅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杨梅医药产品的研制开发,充分利用杨梅生态效益,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器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1‰酵母膏和PDA+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谷氨酸和精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7~9;在相对湿度98%以上和水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营养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6年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杨梅园以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cv.DongKui)林为试验材料,在了解当地东魁杨梅的栽培情况及对林下土壤养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复合肥、菌肥、磷肥、菌肥+磷肥4种土壤养分补偿试验,分析0~20、20 ~ 40 cm土层对不同土壤养分补偿方式的响应.结果 表明:在pH值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腐酸钾作为一种腐植酸类肥料对大棚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8生盛果期大棚东魁杨梅树为材料。设秋季基肥施用矿物源黄腐酸钾200 g/株处理和清水对照(CK)。结果表明:基施黄腐酸钾处理与CK相比,春梢梢长、梢粗、叶长、叶宽、叶厚和叶绿素SPAD值分别增加36.16%、-1.23%、13.09%、-0.41%、26.23%和0.77%,梢长、叶长、叶厚的差异显著;大棚杨梅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6.03%、3.69%、5.74% 、5.32%、1.15%和6.26% ,总酸含量降低9.42%,除总黄酮含量外均为差异显著,口感和外观得到显著改善。基施黄腐酸钾能有效促进杨梅营养生长,明显改善杨梅果实品质,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微量元素硼。杨梅对N:P2O5:K2O的需要比例分别为1:0.5:2.69。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0-20cm)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1-2.41g/kg和83-121mg/kg。施钾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株产50kg果实的杨梅树以施用1.0~1.5kg氯化钾并配施50g硼砂的效果较好,杨梅进行叶面施钾时以喷施0.5%KCl或0.5%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10.
矮杨梅生境及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隶属杨梅科杨梅属,常绿灌木。仅自然分布于我国西部部分省区.为我国特有的窄生态幅植物。本文对矮杨梅的地理分布、生境、群落特征进行了考查。分析了生境对该物种生长、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种内变异问题。以期丰富对矮杨梅这一物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