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31.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的一种本土蛀干害虫,是重大外来入侵病害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通过对低温驯化条件下的松墨天牛进行试验,可以预测松墨天牛受低温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分布变化。选取山东烟台的松墨天牛越冬幼虫为研究对象,选取4~5龄松墨天牛健康幼虫,对其进行4个温度梯度(0、-5、-15、-20℃)和10个时间梯度(0.5、1、2、3、4、6、12h和1、7、32d)的低温暴露处理,通过SPSS22.0软件中的Probit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得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LT50)和低温99%致死温度(LLT99)。统计我国46个气象站点1月份的平均气温作为气象参数,利用软件生成等温线,并利用Arcgis10.2.2软件以LLT50、LLT99为界限,通过统计分析、制图,预测出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松墨天牛的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明确了松墨天牛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具有向高纬度地区扩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探索西昌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松墨天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以及发育历期等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松墨天牛的数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少;由于经纬度跨度不大,所以数量差异不显著;在时间分布上,3月开始羽化,到7,8月到达盛期,10月末为羽化末期;确定了幼虫共有5个龄期,各龄期的头壳宽度、背板宽度及虫体长度范围,全年都有幼虫,主要以3,4龄越冬。  相似文献   
133.
松墨天牛幼虫生息坑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内钻筑的生息坑道对其生存和繁殖具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幼虫坑道数量分布与不同松树高度、胸径、株内高度、树干皮层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幼虫坑道数量比率随不同松树高度、胸径的增加而增高,与株内不同高度区域的材积大小无关。平均树高4~6m和8~9m的马尾松,幼虫坑道分布率以树高2~3m和3~4m处为最高。马尾松和黄山松寄主上,幼虫坑道分布率分别以1.1~2.mm和3.1~4.0mm厚的皮层为最大。为阻止同类幼虫侵入坑道,幼虫以啮木发出警示声,平均每次持续2min35s。  相似文献   
134.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5.
两种蛀干昆虫消化酶组成和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松墨天牛幼虫、纵坑切梢小蠹幼虫和成虫消化酶的主要种类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幼虫有10种消化酶,纵坑切梢小蠹幼虫和成虫有8种消化酶.松墨天牛幼虫的消化酶活性大小排列顺序为:果胶酶>淀粉酶>Cx酶>半纤维素酶>转化酶>β-1,4-葡萄糖苷酶>C1酶>脂肪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小蠹幼虫和成虫不含Cx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顺序均为:果胶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转化酶>C1酶>类胰蛋白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在55℃、pH值8.6时,果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6.
137.
松褐天牛生活习性和卵期、孵化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是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室内试验,选用马尾松和湿地松枝干饲养松褐天牛,拟得出松褐天牛的卵孵化历期和孵化率,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卵孵化率4 d孵化历期最高,其次为5 d,马尾松的平均卵历期低于湿地松,且两种寄主对松褐天牛卵期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8.
江西安福松褐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2008年在江西安福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进行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江西安福以1年发生1代为主,少数1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139.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0.
在室内测定了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枝中松墨天牛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72h后松墨天牛老龄幼虫的LD50为1.2767条/头,LB50为1.6716d;蛹的LD50为1.4417条/头,LB0为1.2627d。结果表明:随着时问的延长,LD50逐渐减少;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通过线虫寻向移动速度试验得出:夜蛾斯氏线虫与松墨天牛幼虫相距4—10cm情况下的效果较好。通过不同防治方法试验得出:施入夜蛾斯氏线虫防治松墨天牛,12d后,浸泡法的效果最好,海绵法次之,注射法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