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2篇 |
农学 | 15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5篇 | |
综合类 | 273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166篇 |
畜牧兽医 | 37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24.
在马鞍山市马鞍山林场,对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传媒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调查,结果鉴定了8种真菌和1种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率测定显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同一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不同菌株均有显著差异.白僵菌的高毒力菌株营养生长无明显差异,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通过测定,白僵菌菌株226可能是优良菌株,对生物防治松黑天牛方面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应用天敌昆虫防治松墨天牛试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 et Wu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目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对防控松材线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9-2010年在南京市进行了批量释放试验。结果显示:批量释放管氏肿腿蜂可以对松墨天牛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侵入孔减退率和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65.1%和78.2%。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联合释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建议实际生产过程中联合释放10 500头/hm2肿腿蜂加6 000头/hm2花绒寄甲。 相似文献
27.
管氏肿腿蜂是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的抑性寄生蜂,雌蜂通过蜇刺抑制寄主氧化反应。为明确肿腿蜂寄生后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运用考马斯亮蓝法、蒽酮比色法和残余法,对蜇刺后第0日(初始组)、第2日(寄主初麻痹时)、第14日(子代幼蜂初孵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松墨天牛幼虫体质量、蛋白质、总糖和脂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寄生后,寄主体质量持续下降;体内蛋白质含量在寄主麻痹初期极显著升高,而在幼蜂初孵时则极显著下降;脂质含量在寄主初麻痹时未见显著变化,而幼蜂孵化前升高显著;但寄主体内的总糖含量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管氏肿腿蜂雌蜂寄生寄主,对寄主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质代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8.
Marta Salgueiro Alves Anabela Pereira Cludia Vicente Manuel Mota Isabel Henriques 《Forest Pathology》2019,49(6)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the diversity of Pseudomonas associated with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ts insect vector (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 and its host (Pinus pinaster), by a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 using rpoD clone libraries. Clone libraries of Pseudomonas rpoD were obtained from B. xylophilus,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infected P. pinaster. Most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B. xylophilus sequences grouped together in the P. fluorescens group. Genes related to xenobiotics degradation and phenylacetate synthesis were present in the genomes of the type strains closely related to sequences retrieved from the nematode librarie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matode, during its life stages inside the tree, maintains a diverse Pseudomonas community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e associated with the insect vector. These bacteria might contribute to degradation of xenobiotics and tree weakening during the nematode tre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