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226篇
  549篇
综合类   38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不同制样粒径对土壤有效养分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选择3种母质上发育的5种土壤,分别设置1mm和2mm制样粒径处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等属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制样粒径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有一定程度影响,1mm粒径土壤的测定精密度略高于2mm粒径土壤,其中有效磷测定误差较大;1mm和2mm粒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依养分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硅,1mm粒径土样测定结果略高,但是相差不大,而有效磷则相差较大,1mm粒径土样测定结果普遍低于2mm土样,平均低6.9%,最多低30%以上;pH测定不受粒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土壤粒径分形估计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不同质地紫色土,分别根据土壤颗粒的数量和重量分布计算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并与Tyler和Wheatcraft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的拟合分形维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途径获得的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均表现出土壤黏粒含量越高,质地越细,分形维数越高。土壤粒径数量分布分形维数(2.98~3.26)和土壤粒径重量分布分形维数(2.73~2.81)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间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拟合分形维数(2.72~2.84)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尤其是土壤粒径重量分布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拟合分形维数数值十分接近。通过建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关系式,结合Tyler和Wheatcraft模型进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根据土壤粒径分形预测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颗粒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取20°长期耕作紫色土坡面径流小区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变异,比较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过程变化及其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土具有较宽变幅的颗粒组成,0.002~0.25mm的颗粒含量最高,坡面土壤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降雨初期侵蚀泥沙中<0.05mm的单粒和微团聚体含量都在65%以上,富集率分别为1.30,1.44,整个泥沙中的富集率分别为1.12,1.10,是侵蚀泥沙的主体,这其中又主要是0.002~0.05mm的粉粒和微团聚体;泥沙中<0.01mm的物理性粘粒及>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富集率分别为1.10,1.16;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单个泥沙样的颗粒组成逐渐接近雨前表土。  相似文献   
994.
聚丙烯用量对复合刨花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PP)的不同加入量对竹材/塑料复合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P含量的增加,板材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PP含量为35%时达到较大值;随着PP含量的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TS)呈下降趋势。当PP加入量为35%时,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4897-92的B类优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橡胶粒子是橡胶树乳管细胞质中进行橡胶生物合成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其内部的主要成分橡胶烃分子,是天然橡胶的直接来源.橡胶生物合成是在橡胶粒子膜上进行的,橡胶转移酶和橡胶延长因子等是参与橡胶生物合成的重要橡胶粒子膜蛋白.它们决定着橡胶粒子的橡胶生物合成速率,并影响橡胶树胶乳产量和橡胶质量.橡胶粒子膜上存在与橡胶生物合成相关的茉莉酸和乙烯信号响应蛋白,茉莉酸、乙烯可能是通过橡胶粒子膜上的茉莉酸、乙烯信号响应蛋白对橡胶生物合成产生调控作用.从橡胶粒子的基本结构、起源和发育、橡胶粒子膜蛋白的组成和功能3个方面对橡胶粒子细胞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橡胶树产胶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100例人大肠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了癌细胞内一种直径约为30nm的RNA病毒颗粒对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颗粒大部分分布在胞浆中,只有少数颗粒聚集在线粒体内或被溶酶体吞噬;癌细胞内存在另一种直径为150~500nm的特异性颗粒,开始是一种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然后其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最后整个颗粒内部形成很多与RNA病毒颗粒大小相似的小颗粒而释放到胞浆中,只留下一个明显的大颗粒外壳。  相似文献   
997.
为扩大澳洲坚果油应用领域,构建了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以微乳区面积为评价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温度进行优选,并对相图中O/W型微乳中心区域的两条可稀释线上靠近中心的两个微乳液配方的粒径测定,评价微乳稳定性。澳洲坚果油微乳液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吐温60 (Tween 6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PEG-40)质量比2.5为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与澳洲坚果油质量比3.5为混合油相、制备温度60 ℃,可制备出微乳区面积较大,无色透明并可无限稀释的微乳液,试验得到SME为13.61%。微乳液在长期贮存和大量稀释过程中,粒径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为提高木基石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杉木刨花为增强相,以建筑石膏为连续相,采用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MUF)粘结初步成型和增湿固化2阶段的免加石膏缓凝剂制备方法,开展了MUF用量和木材/石膏质量比对木基石膏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试验,并与相应产品标准、结构板材标准及现有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MUF用量与木基石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正相关关系,木材/石膏质量比的影响较小;MUF用量为15%以上时,木基石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满足《石膏刨花板:LY/T 1598-2011》产品标准的要求;MUF用量为21%及以上时,除顺纹抗弯强度,其余性能符合《定向刨花板:LY/T 1580-2010》结构板材标准的规定;MUF用量为33%及以上时,木基石膏复合材料达到《结构胶合板:GB/T 35216-2017》结构板材标准中E5.0~F16.0强度等级。抗弯性能试验中,石膏板为脆性破坏,木基石膏刨花板具有一定的延性性能。综合强度和成本,MUF用量为33%、木材/石膏质量比为0.30为较优的原材料配比。优化原材料配比条件下,木基石膏复合材料的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位移延性系数和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为1.28 MPa、16.5 MPa、7 350 MPa、1.64和1.23%。采用该2阶段制备方法,木基石膏复合材料中石膏晶体形态细长,且随着MUF用量的增加,晶体交错搭接、叠合现象明显,接触面积增加,晶体结构更加致密,石膏连续相强度增加;MUF用量提高,石膏在刨花表面的覆盖量明显增加,刨花增强相与石膏连续相之间界面性能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木基石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并为其产品的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9.
Juvenile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were fed six low-phosphorus (P)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two different sizes of ground fish bone-meals (fine, 68 μm or less; coarse, 250–425 μm) and a coarse bone-meal diet containing four levels of citric acid (0, 4, 8 or 16 g kg−1 die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 and bone particle size on P bioavailability. The basal diet provided 3.4 g P   kg−1 and bone-meal increased P contents to 5.4–6.0 g P   kg−1. Coarse bone-me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0, 4, 8 or 16 g kg−1 of citric acid had pH values of 6.0, 5.7, 5.4 and 5.0, respectively. Weight gain and whole-body water, protein and lipid content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bone-meal supplementation. Supplementing the basal diet with both coarse and fine bone-me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ole-body ash content. Fish fed no bone-meal were hypophosphataemic compared with fish fed with either fine or coarse bone-meals. Phosphorus in fine bone-meal had higher availability than P in coarse bone-meal. Bone-meal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ole-body manganese content from 8.9 μg g−1 in fish fed no bone-meal to 2.3 and 4.5 μg g−1 in fish fed with fine and coarse bone-meals,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sium increased but zinc concentra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bone-meal supplements. Citric acid increased whole-body ash content but the influence of citric acid on the body P content was not significant ( P  = 0.07). Dietary acidification by citric aci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ole-body iron in a linear fashi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ietary P can be improved by fine grinding the bone in fish meals.  相似文献   
1000.
四种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抗原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LPA、V少ELISA四种方法平行检测了9羽人工感染鸭和用LPA、VI及FA三种方法平行检测了28羽野外送检鸭肝、脾及肝和脾混合组织中MPV抗原,结果显示:LPA、FA和ELISA均有很强的特异性;四种方法对人工感染鸭MPV抗原的检出率均在88.9%以上,任何两种方法之间检测结果的条例率均在88.9%以上,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三种方法中两两之间检测野外送检鸭MPV抗原结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