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62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究长期温室蔬菜种植条件下土壤重金属铅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衡水饶阳县蔬菜种植基地,以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欧共体标准物质局四步连续提取法(BCR),分析3个土壤层次中全铅、各形态铅、有效态铅含量以及随种植年限出现的积累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20 cm土壤表层、20~40 cm土壤亚表层全铅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表现出积累特性,40~60 cm层全铅含量则表现出随种植年限延长含量降低的趋势;在3层土壤中,表层土壤全铅含量最多,亚表层次之,40~60 cm层全铅含量最少;3个层次各形态铅含量表现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弱酸态;表层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最高,危害性较大;表层土壤生物有效性系数随种植年限延长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区内土壤Pb含量仍处于一个较低的范围内,但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了分析华山松松塔提取物抗HIV活性部位中铅含量。[方法]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Ⅸ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一部)]测定活性部位中铅含量。[结果]活性部位中铅含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和《中国药典》规定范围(Pb≤5.0 mg/kg)之内,没有超标。[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快速、灵敏,为抗HIV活性部位重金属铅含量测试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松花皮蛋无铅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分析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锌化合物取代氧化铅,研究出一种松花皮蛋加锌去铅的新工艺,经3批多组合重复和扩大试验,采用新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  相似文献   
34.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目前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一种重要天敌, 但在重金属污染的矿区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植株寄生率明显降低。故利用同心圆采样法在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区5 km范围内采集土壤、紫茎泽兰及泽兰实蝇并测定重金属含量, 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生物富集效应, 探讨重金属胁迫影响泽兰实蝇控制效果的机制。结果表明: 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Pb、Zn和Cd含量随着距矿中心距离的增加而极显著下降, Cd、Pb和Zn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系统中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05~0.614、0.058~0.079和0.222~0.398, 平均值分别为0.453、0.067和0.315, 在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6~7.69、9.68~20.13和1.13~1.56, 平均值分别为2.47、12.83和1.42。Cd和Zn属于强聚集, Pb属于很强聚集的元素。本研究结果证明, Pb、Zn和Cd可以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逐级传递富集, 并初步阐明了重金属Cd、Pb和Zn在土壤 紫茎泽兰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传递规律。这丰富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胁迫影响泽兰实蝇控制效果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在鸡饲料中添加若干个不同梯度剂量的有毒有害物汞、铅和镉。结果表明,饲料中各种有害物的添加量与鸡肉、鸡肝、鸡肾中的残留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中止添加有害物后,不同的有害物在机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和速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36.
铅对草坪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通过盆载模拟试验研究了铅对植物生物量、叶片叶缘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中毒后的症状。结果表明,铅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使根冠细胞有丝分裂减少、根量减少。铅进入叶肉组织后导致叶片失绿,严重时使叶片枯黄死亡。试验早期植物中毒症状表现为根冠膨大变黑,严重时根系腐烂。当营养液中Pb浓度达5.0mol/m^3时,试验后期引起植物死亡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37.
环境铅镉污染对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白银矿区周围农田土壤、灌溉用水、牧草、农作物、粮食和动物全血、被毛及组织中1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检测了当地动物组织器官机能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工厂在冶炼过程中已造成Pb、Cd、Cu、Zn对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区(P <0.01),其中牧草中Pb、Cd的平均含量是对照区的9和680倍,粮食中为10和35倍,并通过食物链系统导致马和羊发生Pb-Cd联合中毒,呈现典型的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肝脏、肾脏及肺脏等实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同时,动物性食品中Pb、Cd蓄积直接威胁食用者的健康安全。提示动物体内Pb、Cd含量的分析可作为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标识。  相似文献   
38.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及去除效果,从铅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抗铅菌株(BY-10和FB-6),研究其对铅的吸附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Y-10和FB-6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它们对铅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 700,2 500 mg/L。菌株的生长条件范围较广,蜡状芽孢杆菌最适温度为35℃,团青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均为7;最适装液量均为80~100 m L(250 m L摇瓶)。在初始铅质量浓度为0~600 mg/L内,随着浓度增加,菌株生长逐渐减缓,在≥400 mg/L的铅培养液中,团青霉与蜡状芽孢杆菌相比对铅的耐受性较强。在铅质量浓度一定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菌株对铅的吸附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物吸附量表现出同样趋势。而生长时间一定时,随着铅质量浓度的不断升高,菌株的吸附率逐渐降低,生物吸附量呈上升趋势。在铅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对铅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6.25%和74.88%。  相似文献   
40.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ead exposure on mRNA expression of N-methyl-D-aspartate(NMDA) receptors in zebrafish embryos and larvae. METHODS:Zebrafish embryos(wild type; AB line) were exposed to lead acetate(PbAc) at concentrations of 0, 0.1, 0.5, 2.5 and 12.5 μmol/L, respectively.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zebrafish embryos or larvae at the time points of 24, 48, 72, 96 and 12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 The mRNA levels of NR1.1, NR1.2 and NR2B wer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The mRNA expression of NR1.1, NR1.2 and NR2B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raised rapidly at 72 hpf, peaked at 96 hpf(vs that at 24 hpf, P<0.01), and still kept in high level at 120 hpf in control group. The impact of lead exposure 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NR1.1, NR1.2 and NR2B varied with lead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PbAc, the mRNA expression of NR1.1 general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head of 96 hpf. The peak mRNA level of NR1.1 was observed at 72 hpf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bAc exposure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2.5 and 12.5 μmol/L, and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Similarly, the mRNA levels of NR1.2 and NR2B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PbAc exposure. However, the peaking time of NR1.2 and NR2B in mRNA expression spanned from 72 to 120 hpf.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R1.1, NR1.2 and NR2B were observed(P<0.01) and the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of rNR1.1-1.2, rNR1.1-2B and rNR1.2-2B were 0.681, 0.637 and 0.51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mRNA expression of NR1.1, NR1.2 and NR2B gradually increases throughout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and reaches the highest levels at early stage of larva.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NR1.1, NR1.2 and NR2B are pres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embryo and larva. Lead exposure induces up-regulation and forward shift of NR1.1, NR1.2 and NR2B at mRNA level, indicating that lead induces abnormal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