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512篇
基础科学   60篇
  240篇
综合类   1352篇
农作物   346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 (Host) Liu & 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 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2.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非破坏性活体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533份杂交稻和常规稻材料的糙米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化学分析,并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建立糙米、精米的直链淀粉含量(AC)预测定标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杂交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873和0.922,常规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RSQ则分别为0.924和0.939,定标标准偏差(SEC)分别为1.100,0.956,1.537,1.547;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SQ分别为0.866,0.901,0.892和0.921,外部验证的RSQ分别为0.9506,0.9352,0.9116,0.9180,所建模型的相关性较高,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小.常规稻模型可应用于大量育种材料快速、无损的早代筛选,杂交稻模型可用于新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鉴定,促进稻米品质改良,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3.
浙江省灰飞虱对吡虫啉、锐劲特和毒死蜱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省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省不同地区的灰飞虱,监测其对吡虫啉、锐劲特和毒死蜱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内灰飞虱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一定抗性,余姚地区最高达到6倍;对于锐劲特和毒死蜱抗性水平较低,其中锐劲特的抗性倍数为1.8~2.8,毒死蜱为1.5~2.4。  相似文献   
94.
天水地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调查和试验查明,天水地区种植的重要品种77-69和成良5号、6号已丧失抗条锈性,引致这些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原因主要是条中29号小种及其相近致病类型的出现和发展,山区低温为引致变异的重要诱因。提出成良5号、6号应停止种植,77-69高产可在川区控制使用,并提出了抗性比较稳定的品种。  相似文献   
95.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96.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97.
经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证明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落叶松葡萄座腔菌)是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落叶松枯梢病的病原菌。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梢和残留叶片上越冬,7月初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对落叶松枯梢病与生理性枯梢作了诊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8.
中国兴安,长白落叶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六五”至“八五”科技攻关,落叶松的林木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利用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和酯酶对长白落叶松的14个小群体进行了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不仅遗传变异水平较高,而且仍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2)在落叶松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规律,最佳种源选择,种源区划等方面取得很多成果;(3)对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和遗传品质方法做子大量研究;(4)提出了营建1.  相似文献   
99.
本文主要研究了棕壤和盐土磁处理后,比表面、表面各类电荷及电荷密度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度和土壤湿度对上述磁致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比表面值;增加土壤可变负电荷和电荷密度以及减少可变正电荷数量。这些结果为应用磁改良技术改善土壤微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豇豆抗锈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豇豆(Vigna sesquipdalis Wight)不同梯度抗性品种与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互作的早期(于接种后12h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ge ammonia lyase,PAL)的比活性与品种抗性梯度一致;地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比活性变化率与品种抗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免疫和抗病品种中降低,在感病品种中则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