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6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598篇
林业   874篇
农学   600篇
基础科学   282篇
  2363篇
综合类   2796篇
农作物   188篇
水产渔业   441篇
畜牧兽医   517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02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2.
习俗作为内生性元制度,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某种具体的习俗元制度来讲,具有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对于农地习俗元制度来讲,同样具有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本文从财产继承制度、农地利用习俗、农地市场流转等方面对农地习俗元制度的共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农地习俗元制度之所以具有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宗祧继嗣观念的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财产祖有产观念的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土地生态条件的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习俗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等。  相似文献   
993.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杰  杨春德  张保华  叶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6-5339,5363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经历了增加→减少→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总体而言,东部半岛丘陵区的信息熵值>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北部平原区;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确定烤烟型卷烟较佳的贮存时间,为制定适宜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牌号卷烟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贮存时间对卷烟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酸类、烯烃类、醛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及重要致香成分(棕榈酸甲酯、柠檬烯、棕榈酸、新植二烯、5-羟甲基糠醛)的影响.[结果]A牌号卷烟在贮存21~90 d,其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及重要致香成分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贮存60~180 d处于较高值,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贮存180 d后明显下降.[结论]A牌号卷烟的贮存时间宜控制在180 d之内.  相似文献   
995.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6.
东北地区地表NVDI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地表植被的影响,依据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期间东北地区高分辨率NDVI数据,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计算得到1999—2008年间东北地区地表NDVI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均NDVI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人类活动的扰动是影响植被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年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森林NDVI的增加占主导地位;东北地区不同季节NDVI的空间分布与年均NDVI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NDVI的季节变化与植被的生物学特征和物候变化一致,夏季NDVI在1999—2008年间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了东北地区地表植被的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0801号台风“浣熊”的特点及环流形势与台风路径、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可为今后台风路径、强度及登陆地点等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建瓯市农业利用(坡耕地、茶园、橘园)和林业利用(杉木、木荷、封育)土地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土壤团聚体轻组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团聚体轻组物质含量一般高于次表层,它们占土壤质量比例分别为0.01%-0.42%与0.01%-0.28%,林地土壤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浓度显著高于农地.林地开垦农用后,土壤各粒级团聚体轻组碳都发生大幅度损失(橘园除外),轻组有机碳贮量损失最高达90%,土壤总轻组有机碳与>2 mm、0.5-2 mm、<0.25mm粒径团聚体轻组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轻组碳比全碳更能反映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有机质损失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99.
大兴安岭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于气候变暖响应是否存在差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和南部采集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年轮样品,建立年表。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南坡、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在近几十年里随着温度升高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北坡年轮宽度指数近几十年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1960—1980年树木年轮指数显著上升,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增加3.57%,1980—2008年年轮宽度指数显著下降,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减少0.89%。研究证实,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而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气象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1年来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张掖市各县(区)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张掖市气象灾害频发,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且季节性明显;大风、沙尘暴、冰雹年发生次数呈降低趋势,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高温、干热风、雪灾年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具有地区性,与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