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20篇
  83篇
综合类   890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585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是一类以可可碱为代表性生物碱的稀有茶树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与挖掘利用价值。从生化成分组成特征、生物代谢途径和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含的分子机理,对可可茶、红芽茶、秃房茶和厚轴茶4份新近发现的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进行比较研究与综述。结果发现,可可碱占茶叶干重的质量分数高达2%~6%,咖啡碱则低于0.5%;优势儿茶素单体为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位点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使N-甲基转移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咖啡碱合成酶终止合成咖啡碱并使得可可碱在茶树体内富集。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资源丰富了茶种的多样性,但开发利用度尚有限,结合当前茶树育种技术的发展状态,对天然富含可可碱茶树种质的繁育与资源挖掘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的分析鉴定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茶树新梢cDNA文库大量随机测序,获得了一个编码亲环素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DQ904327。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94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全长495 bp,编码蛋白质含有16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7.47 kD,等电点约为8.54,它具备5’端非编码区的“CAAT”标志及3’端非编码区的”AATAAA”poly-A加尾信号。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经与26条其他生物亲环素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CLUSTAL W多序列联配并以Neighbor-Joining法进行进化树构建后,发现与水稻和小麦的相似性较高,达到85%以上。根据亲环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引物,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Csin-Cy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出了一个分子量为23 kD的亲环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4.
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含乙腈的流动相作为洗脱剂,对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色谱柱长为15cm、柱温为35℃、总流量为1ml、检测波长450nm条件下,最佳的洗脱参数为:①以3/0.5/96.5(v/v/v)的乙腈、乙酸和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A,以75/15/10(v/v/v)的乙腈、甲醇和氯仿混合液为B相;②梯度洗脱,即前20min内B相由80%上升到100%,并保持15min。在该条件下新黄质、紫黄质、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脱镁叶绿素a等色素物质均可获得基线分离。同时研究还显示,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检测限低,可满足绿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25.
Leprosis is caused by the Citrus leprosis virus cytoplasmic type and is vectored by the mite Brevipalpus yothersi. Miticide applications, which cost $54 million annually, are based on inspection for the presence of mit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B. yothersi-infested trees and trees with leprosis symptom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sampling and disease control. The presence of mi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leprosis were assessed over two years in 1160 Valencia trees and 720 Natal trees in a commercial sweet orange grove in Sao Paulo State, Brazil. To assess the natural growth and dispersal of mites and leprosis, mite populations were not controlle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Maps of mite-infested trees and trees with leprosis symptoms were analysed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spatial hierarchy using complementary methods, i.e. among adjacent trees within and across rows, within quadrats, and the strength and orientation of aggregation among quadra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virus-infected and mite-infested trees were different, with a strong aggregation pattern of trees with leprosis symptoms that increased over time. Conversel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B. yothersi showed randomness or weak aggregation at all three spatial hierarchical levels.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d steadily in plots of both cultivars, unlike in mite-infested trees where incidence fluctuated over time.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leprosis. Sampling methods and action thresholds for mite control should consider primary disease inoculum in addition to the incidence of mites.  相似文献   
26.
大红甜橙遗传转化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红甜橙的实生苗为试材,研究6-BA与IAA的不同浓度组合和Km不同浓度对大红甜橙不同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和IBA的不同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大红甜橙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该体系的最佳条件是:1)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2)以MS无机盐 100mg/L肌醇 0.2mg/LV-B1 1mg/LV-B6 1mg/L烟酸 3%蔗糖 0.8%琼脂(pH5.8) 3mg/L6-BA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在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后,转移至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诱导不定芽的分化(40d分化率达90%).以1/2MS 3%蔗糖 0.7%琼脂 2.0mg/LIBA为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40d生根率达94.7%).3)筛选遗传转化转化体的Km质量浓度为50mg/L.  相似文献   
27.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FAD6-b cDNA全长为2 3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6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ccession Number:KP876058),理论分子量为50.86 ku,理论等电点为8.47,FAD6-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一条中华绒螯蟹Δ6去饱和酶基因的一致性为7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成功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 DNA中,重组质粒pCold TF-fad6b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IPTG诱导后的重组菌出现了单一的蛋白条带,且大小与预期(105.86 ku)一致,可溶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上清液中。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蛋白纯化液经电泳检测后显示出特异性单一条带,进一步证明了pCold TF-fad6b的成功构建和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与6×His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28.
中华鲟血清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测定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血清中磷含量,以磷的含量变化反映卵黄蛋白原(VTG)变化情况。实验鱼为人工养殖0.5、1、2、3、4、5、6、8、9、10龄中华鲟和野生成熟中华鲟,共81尾,其中8尾野生雌鱼在人工繁殖前后各取样2~4次,共测97个血液样本。结果显示:低龄中华鲟VTG含量较低,最低值在5龄,含磷量为(4.6±1.6)mg/L,5龄后增加,成熟后达到最大,含磷量为(52.0±4.5)mg/L。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雌性个体在Ⅱ~Ⅴ期VTG的含量增加,Ⅱ~Ⅲ期增加速度较快,随后变缓,Ⅴ期达到最高水平,Ⅵ期降低;而雄性个体在Ⅱ~Ⅳ期VTG的增加量很少,Ⅳ期达到最高水平,含磷量为(28.7±12.2)mg/L。繁殖雌鱼产前VTG含量最高,含磷量为(62.5±8.7)mg/L,产后低于产前。此外,发现产后鲟鱼卵巢液中含量低于其血清中含量,但高于其他年龄组血清中的水平。本实验表明淡水养殖的中华鲟有可能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2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正常成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SGR,(1.48±0.45)%/d)低于一龄早熟((1.65±0.12))%/d;(2)一龄性早熟家系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早于二龄正常家系,一龄性早熟家系在8月份的生殖蜕壳率为85%,高于正常家系(75%),但两者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就最终养殖效果而言,尽管正常成熟家系子代的存活率和平均产量比早熟家系分别高出14%和17%,但两种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  相似文献   
30.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质量为0.3~0.5 g的蜕壳间期中华绒螯蟹幼蟹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系统28 cm×21 cm×17.5 cm独立塑料盒中,盒子底部放置瓦片作为隐蔽物,投喂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 g由甘草、人参、绞股蓝、银杏叶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幼蟹成活、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缩短了蜕皮间隔(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雄体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雌体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综上,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幼蟹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适宜添加水平约为1.0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