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8篇
农学   32篇
  17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It is clear from a variety of data that cod (Gadus morhua) in the North Sea do not constitute a homogeneous population that will rapidly redistribute in response to local variability in exploitation. Hence, local exploi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deplete local populations, perhaps to the extent that depensation occurs and recovery is impossible without recolonisation from other areas, with consequent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 oceanographic, bi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processes which maintain the spatial population structures are only partly understood, and one of the key unknown factors is the extent to which cod exhibit homing migrations to natal spawning areas. Here, we describe a model comprising 10 interlinked demes of cod in European waters, each representing groups of fish with a common natal origin. The spawning locations of fish in each deme are governed by a variety of rules concerning oceanographic dispersal, migration behaviour and straying. We describe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isons with observations, which lead us to conclude that active homing is probably not necessary to explain some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s of European cod. Separation of some sub-populations is possible through distance and oceanographic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dispersal of eggs and larvae. However, oth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oming may be a necessary behaviour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 of other sub-populations. The consequences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of taking into account spatial population structuring are complicated. For example, recovery or recolonisation strategies require consideration not only of mortality rates in the target area for restoration, but also in the source areas for the recruits which may be far removed depending on the oceanography. The model has an inbuilt capability to address issue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ncluding temperature change, on spatial patterns of recruitment,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cod.  相似文献   
72.
我国水稻抗虫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重要害虫的抗虫性、抗性遗传及抗性育种等的研究,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稻抗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遗传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学是生物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抽象复杂。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遗传学课程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构建与运用,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主要选取蒙古马的毛样作组织学观察及分光光度计测定。 用哈氏薄横断切片器制成各色毛切片,由此显示毛的皮质中分布色素颗粒的状况,在显微镜下可区别黑色和琥珀色两类色素颗粒。色素颗粒的分布状况及其光学强度决定不同的毛色,但其光润程度又和营养、日光、激素,尤其是甲状腺素的分泌有关。毛的髓质大小和其中的色素块并不影响毛色的形成,在皮质部并没有所谓扩散色素,而是色素颗粒反映在半透明皮质部的一个假象。 光谱测定是将脱脂毛样用1%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制成毛色素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475—650毫微米的吸收光带内八个波长点测定,并换算成光密度对数,将其与波长列成曲线坐标图,能较好地显示不同毛色的光学特性。 实验结果说明,有色毛都由两种不同的色素颗粒形成,而且毛色的变化又受若干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显然与近二十年来国外在研究毛色与遗传的新发现是基本相符的。  相似文献   
75.
对农业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将遗传学实验改造成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及探究性实验的新思路;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进和完善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提出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的、独立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6.
对新形势下农业类院校遗传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的改革几方面,对农科类院校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作物光合特性在杂种优势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光合性状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在衡量作物杂种优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光合性状优势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并就当前作物光合作用杂种优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高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拯救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IBDV 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A节段:EcoR V酶切位点;B节段:PstI酶切位点)。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IBDV感染性克隆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共转染DFI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研究。 【结果】 构建的IBDV感染性克隆可在DFI、Vero/E6、Vero/P12等3种细胞上高效拯救出病毒。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镜等均检测到了拯救的IBDV,且存在分子标签。拯救毒在CEF上能产生特有的砂砾状CPE,且TCID50与亲本毒差异不显著,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结论】构建的RNA聚合酶ⅢBDV拯救系统高效、稳定、简便、经济,且具有良好的细胞普适性。  相似文献   
79.
刘良科  佘朝文  谭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67-17768
介绍了开放性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概况,提出了开放性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式,包括:组织改革、管理改革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0.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