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68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3篇
  125篇
综合类   919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9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72.
目前对于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了阐明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号小种(Foc4)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的表达量差异较大的蛋白中,选取了9个致病相关蛋白或潜在的致病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巴西蕉处理的Foc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酰胺转移酶基因(amidotransferase)、线粒体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mitochondrial peroxiredoxin)、几丁质酶基因(chitinnase 1)、羧肽酶基因(carboxypeptidase cpds),差异表达不明显的有腺苷激酶基因(adenosine kinase)、NADP-依赖型甘油脱氢酶基因(NADP-dependent glycerol dehydrogenase)、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hosphoglycerate kinase)、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lutathione reductase)、酰胺酶基因(amidase family protein)。Foc1中,与对照相比,上调表达的基因有:腺苷激酶基因、NADP-依赖型甘油脱氢酶基因,下调表达的基因有:酰胺转移酶基因、羧肽酶基因。综合分析显示,酰胺转移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羧肽酶基因可能在Foc4的致病作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我国芒果新病害——芒果畸形病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进行室内药剂筛选,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9种单剂EC50和斜率综合来看,咪鲜胺锰盐(EC50为0.075μg/mL、斜率0.85)和多菌灵(EC50为0.3μg/mL、斜率3.69),应用潜力最大,其次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多.福.溴菌腈和甲基硫菌灵。29个复配组合中仅有3个配比组合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丙环唑与多.福.溴菌腈以2∶3配比时增效最明显;其次是咪鲜胺锰盐与多.福.溴菌腈、多.福.溴菌腈与甲基硫菌灵分别以1∶4和2∶3的配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余组合则表现相加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4.
腐皮镰孢引起的菜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菜豆生产中危害严重。为对其有效的生物防治,针对菜豆根腐病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拮抗机制及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YB5能有效抑制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YB5的无菌滤液对高温敏感。YB5菌液对种子发芽没有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系的发育。YB5菌液及无菌滤液对菜豆腐皮镰孢根腐病的盆栽均具有较好的防效,YB5菌液防效可达94.6%。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区试的137份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水平,以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株、小麦白粉菌混合菌株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对区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37份区试材料中,有2份材料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分别为西农238和西农928;6份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4.4%;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含免疫/近免疫)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4.3%、2.9%和0.7%,中抗品种分别占35.0%、4.4%、33.6%,中感品种分别占21.9% 、8.0% 、30.7%,高感品种分别占8.6%、84.7%、35.0%。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整体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6.
林妃  曾涛  曾会才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790-1796
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建立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usariumoxysporum f.sp cubense race 1)遗传转化体系,并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子进行优化,明确了高效转化的条件为:农杆菌OD600为0.15,AS诱导浓度为150μmol/L,诱导时间为7 h,Focr1-N2孢子浓度为1×106个/mL,潮霉素B筛选的浓度为150μg/mL,诱导培养基pH值为5.5,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48 h为最佳条件。构建了包含1 200个突变体的突变体库,并对1 200个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初步筛选出致病性丧失突变体20个,致病性显著减弱突变体18个,致病性严重增强突变体53个。  相似文献   
77.
经 8年系统试验研究从 330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 1株防病促生枯萎病拮抗菌“98 Ⅰ” ,经鉴定属蜡质芽孢杆菌。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青椒枯萎病和番茄枯萎病 4种土传病害均有显著防治效果 ,其平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 79 2 %、75 1%、72 3%和 95 7% ,且该菌对多种蔬菜有促生和促进种子发芽功效。  相似文献   
78.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9.
植物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植物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寄生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害的生防菌剂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在此,介绍了各类生防因子在枯萎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80.
我国棉花枯萎病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介绍了70年代以来,我国在棉花枯萎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