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95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0篇
  57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蚯蚓发酵液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尹翠  曹云娥 《作物杂志》2018,34(1):102-4159
为探索蚯蚓发酵液对果蔬品质的影响,以番茄、黄瓜、辣椒、枸杞、葡萄、西瓜和甜瓜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1)、单施化肥(CK2)、施用蚯蚓发酵液(T)3种施肥处理,测定了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果蔬营养品质指标和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施用蚯蚓发酵液可显著增加7种果蔬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即蚯蚓发酵液有利于营养品质的形成,并能改善果蔬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12.
113.
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_2 Enrichment)平台,以创造世界高产纪录的超级稻组合‘Y两优2号’为试验材料,CO_2处理设环境CO_2浓度[(382.5±2.0)μmol·mol-1]和高CO_2浓度(增200μmol·mol-1)两个水平,齐穗期源库改变设对照、剪除剑叶(剪1叶)、剪除所有功能叶(剪3叶)以及相间剪除一次枝梗(疏花),研究开放条件下高CO_2浓度对不同源库处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没有进行剪叶疏花处理的水稻(即对照)而言,高CO_2浓度使‘Y两优2号’籽粒产量平均增加12%,这主要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能力均略有增加有关。高CO_2浓度使剪1叶、剪3叶处理水稻的产量分别增加26%和57%,这主要与饱粒率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均大幅增加有关。对齐穗期疏花处理水稻而言,高CO_2浓度导致的产量增幅与对照水稻接近。与对照相比,齐穗期剪1叶、剪3叶处理使水稻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7%和52%,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主要与饱粒率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均显著下降有关;尽管齐穗期疏花处理使水稻结实能力显著增加,但因每穗颖花数减半,产量大幅下降(-29%)。籽粒最终产量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与饱粒率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的响应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人为改变源库比例(特别是剪叶)可以改变籽粒结实能力和最终产量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4.
介绍了大气降尘的观测方法(干法收集和湿法收集)和数据处理方法(称重法和电镜法),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气降尘量。结果表明,称重法的观测结果得到的是降尘的固态物质的重量,电镜法得到的是固态物质外观的描述,2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结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大气降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5.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水势与谷子出苗率的关系,为生产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谷子品种(晋谷29号、张杂谷5号),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谷子的出苗规律及基本全苗的水分临界阈值,同时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水势对谷子出苗的影响。结果:出苗率达到80%以上的土壤水分可作为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的适宜播种指标,褐土性壤质土表层含水量需达到11.8%,田间持水量达到55%以上,土壤水势大于-2.15巴。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以谷子( Setaria italica)、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inn 。)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和生长阶段两种作物植株的穿透雨,采用人工喷雾法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截留,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观测阶段的茎秆流。结果表明:谷子、冬小麦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显著,谷子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20%,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1%;冬小麦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19%,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2%。在其全生育期内,两种作物冠下穿透雨与茎秆流呈彼此消长趋势。穿透雨量和茎秆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穿透雨率和茎秆流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显著。茎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及其二者占总降雨量的比率均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穿透雨量及穿透雨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7.
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秋眠性是苜蓿对日照缩短的一种生长反应,用苜蓿在秋季的再生高度来唯一划分.由于传统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之间存在表型相关,秋眠性被普遍用于抗寒性的预测.但许多研究表明,秋眠性和抗寒性是苜蓿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为了不同的原因、同时而又独立进化的.与非秋眠品种相比,秋眠品种在夏末和秋季生长下降,导致全年刈割次数减少,故全年产草量较低.在深入认识秋眠性和抗寒性之间的遗传独立性的基础上,美国育种家致力于非秋眠而又抗寒、高产的苜蓿品种培育,使得新品种的抗寒性超过其秋眠级所预测的水平.随着我国引进苜蓿品种的增加,国内产业界人士有必要对苜蓿秋眠性的科学内涵及在品种改良和适应性选择的意义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8.
北京地区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生长动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不同秋眠级苜蓿达到某个生育期的早晚顺序是极非秋眠型、非秋眠型、半秋眠型、秋眠型。在一个生育期内,苜蓿自然高度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相关指数都在0.954 1以上,相关极显著。不同秋眠级苜蓿的快速生长期都处于相应的分枝期与现蕾期之间,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例均超过50%。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秋眠级苜蓿的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受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其影响程度排序为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19.
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添加硫酸锌(含锌80 mg/kg)的口粮为对照组,即A组,添加含锌40、80、120 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水平组为试验组,即B、C、D组,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4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显著提高(21、42 d)肉仔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42 d)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P<0.01),减少(21 d)血清中一氧化氮(NO)生成(P<0.05).8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极显著提高(42 d)肉仔鸡血清中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42 d)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T-AOC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 d)血清中T-AOC(P<0.01),减少(21、42 d)血清中NO生成(P<0.05、P<0.01),并能提高(42 d)血清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提高(21 d)肝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P<0.05).由此可知,日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以40、80 mg/kg添加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0.
Free stall housing increases the exposure of dairy cows’ claws to concrete walk-ways and to manure between periods of rest, and generally shows the highest rate of lameness compared with other dairy management 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great variation within a system, and the rate of new cases of lameness can be reduced to very low levels provided time spent resting per day is maximized through good stall design, access to stalls through stocking density control and comfortable transition cow facilities, limiting the time spent milking, provision of adequate heat abatement, and good leg hygiene. Sand bedded stalls are useful as they also permit lame cows to maintain adequate daily rest. Rubberized alley flooring surfaces benefit the cow by reducing claw wear and trauma compared to concrete, making them ideal for parlor holding areas and long transfer lanes and walk ways. However, caution is required when using rubber floors in pens with uncomfortable stalls due to apparent adverse effects on cow time budgets, which may in turn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lam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