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79篇
  4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61.
民勤绿洲膜下滴灌洋葱节水高产灌溉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DR土壤水分测定仪结合PC-2S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及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常规测定方法测定了膜下滴灌洋葱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耗水规律及经济效益,并结合TRM-ZS3全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比较不同滴灌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水热变化、产量、灌溉水利用、耗水特性及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膜下滴灌土壤水热变化均匀、利用率高,有利于洋葱生长;适宜的滴灌定额条件下(T4)洋葱单株重、横茎及纵茎均较大,产量较对照(CK)增加8.65%,节水21.6%,灌溉定额降低120 mm,生育期耗水降低136.9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7.31%,水分生产力达27.0元·m~(-3),净收入增加13.8%。与对照覆膜畦灌相比,滴灌处理生育期耗水强度较对照均降低0.8 mm·d~(-1)以上,能有效降低棵间无效蒸发损失,减少生育期耗水,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一种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节水方法。  相似文献   
362.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363.
日光温室延后栽培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提葡萄为试材,根据其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以灌水次数、灌水周期、灌水定额为试验因素,对非耕地日光温室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温室葡萄全生育期为228d,各生育期的灌水定额设有150、300和450m~3/hm~2 3个水平,灌溉周期设置16、20和25d3个水平,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设18个试验小区。经过灌水要素的优化选择,在滴灌条件下全生育期内最优平均灌水次数为14次,灌水周期为16d,次均灌水量310.71m~3/hm~2,适宜灌溉定额4 350m~3/hm~2,产量达到3.49万kg/hm~2。  相似文献   
364.
基于ISAREG模型的小麦间作玉米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区小麦间作玉米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Penman-Monteith法确定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考虑间作条件的立体种植特征,确定了小麦间作玉米的综合作物系数。同时利用ISAREG模型对小麦间作玉米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得到连续中旱处理关键生育期97mm处理在全生育期深层渗漏量为2.67%,灌水效率为99.42%,产量下降11.50%,较其他7个处理合理。根据作物在不同时期作物需水强度运用ISAREG模型模拟优化灌溉制度,获得适合当地的优选灌溉制度,即全生育期灌水5次,灌水时间分别为5月10日、5月24日、6月17日、7月10日、7月30日,灌水定额分别为75、80、90、90、80mm,为灌区节水优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65.
诱导木数量及空间大小对花绒寄甲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诱导木数量及空间大小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的影响,利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盒饲养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成虫并放入不同数量的诱导木段诱导其产卵.结果表明,4组不同处理对成虫平均产卵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处理3(大养虫盒3块诱导木段)与其余3组试验相比在产卵量方面能诱发成虫保持持...  相似文献   
366.
巨尾桉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367.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原理、方法,阐述了目前鱼类人工雌核发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应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8.
根据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相邻林分问的特定地理关系,包括林分重心间的距离和共同边界的长度,建立了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经营的一个空间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种新的空间优化方法.地理数据从GIS中获得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库还包括林分选项和相应的目标方程值等内容.首先使用了一个由41个林分组成的林班,每个林分21个选项,采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来分别和综合优化经济模型、均衡产出模型和空间模型,并将它们的结果方案与具最大净现值的方案进行比较.当均衡产出和空间2个组成部分逐一加入到目标方程后,它们显著地改进了结果方案,而经济目标只有中等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69.
仙客来杂交育种研究及其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年开始仙客来的引种、驯化、筛选、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对引进的仙客来OP种和F1代180多个品种的种子进行性状观测,从中挑选性状优良、一致性好的植株进行多代提纯,选出优良的群体,2003—2005年根据性状互补的原则,选择父母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杂交试验,并对杂交后代进行性状观测,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18个杂交组合,其中8个优良组合的各种性状指标都优于亲本。并根据仙客来杂交育种试验结果,提出了仙客来杂交育种技术规程,来规范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配比、授粉、种子处理与储藏、F1代首推杂交组合标准。  相似文献   
370.
The rice leaf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Lepidoptera: Pyralidae), is a leaf-feeding pest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nature of the rice leaf affects its feeding, survival and fecundity. We examined changes in the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and pupae, pupal weight and the number of eggs laid by adult females developed from a resistant variety (Huaidao 9) and a susceptible variety (Yangjing 9538) in hydroponic solution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agnesium (Mg). The concentration of Mg in the hydroponic solu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larvae and pupae, the pupal weights and the numbers of eggs laid. Larval survival rates on the resistant varie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fourth instars exposed to 60 and 80 ppm Mg and pupae exposed to 20, 40, 60 and 80 ppm Mg than those for the control treatment (without Mg). For the susceptible variety, survival rates of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st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g than those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eggs laid by adult femal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g concentrations, though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at 80 ppm compared to 60 ppm.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fecundity of C. medinalis. They further suggest that high level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rice fields favour outbreaks of this pest becaus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elevate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Mg levels in the rice le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