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3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2篇 |
农学 | 930篇 |
基础科学 | 211篇 |
1156篇 | |
综合类 | 2342篇 |
农作物 | 334篇 |
水产渔业 | 470篇 |
畜牧兽医 | 620篇 |
园艺 | 149篇 |
植物保护 | 4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90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298篇 |
2016年 | 345篇 |
2015年 | 349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476篇 |
2011年 | 495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352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油蒿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对不同增雨处理的响应,探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油蒿植物功能性状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演变趋势。【方法】根据内蒙古磴口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植物生长季5—9月设计4个增雨梯度(25%,50%,75%和100%),对天然油蒿灌丛进行增雨试验,利用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象分析软件系统,对比了油蒿种子表型形态特征和比叶面积对降水增多的响应,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油蒿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的关系。【结果】不同增雨量对油蒿种子长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在100%增雨处理下种子各性状指标达到最小值,其中种子宽度、体积、表面积与增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度和千粒重与增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长宽比与增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同增雨量对油蒿比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且随着雨量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增大。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降水增加后油蒿种子会先增加后减小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油蒿种子、比叶面积两大植物功能性状组合对增雨量处理响应的研究体现了荒漠植物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2.
2010年9月20测量了大别山系列油茶优良品种1号、2号、3号及4号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4个油茶品种的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别山1号和4号的峰值出现在12:00,2号和3号峰值出现在11:00,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2)4个油茶品种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3)eWUE的日变化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8:00,到16:00以后有小幅上升,随后迅速下降;(4)从4个油茶的光补偿点(ELCP)和光饱和点(ELSP)来看,均为耐阴喜光的阳性树种。 相似文献
93.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94.
95.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是柏科 (Cupressaceae)福建柏属的唯一种 ,为我国特有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生长较快、材质较好、栽培管理较容易、病虫害较少 ,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 (杨宗武等 ,1 998;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1 983;高兆蔚 ,1 994)。近年来 ,福建柏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被重视 ,在南方各省区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推广前景广阔 (盛炜彤等 ,1 992 )。因此 ,开展福建柏的遗传改良研究 ,选育优良的遗传材料供生产推广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笔者从 1 998年开始进行福建柏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等工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阶段的报道 (曾志光等 ,1 998;侯伯鑫等 ,2 0 0 0 ;郑仁华等 ,2 0 0 1 ;杨宗武等 ,2 0 0 1 ) ,而对优树子代测定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1 0月中旬至 1 1月上旬 ,对 1 998— 1 999年在福建省和湖南省选... 相似文献
96.
The annual ring width, density and shrinkage variation from pith to bark in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Boka sugi (Cryptomeria japonicd)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ng width decreased sharply from pith to bark for Chinese fir. However, the ring width variation pattern for Boka sugi followed a different way, i.e., the ring width decreased to the fifth ring, increased to the tenth ring, decreased again to the fifteenth, and then increased to the twentieth, where it became constant. The large variations of Boka sugi appeared to show the maintenance of fast growth for many years. The annual ring mean density of Chinese fir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pith to bark. However, the density changes for Boka sugi indicated the opposite trend, i.e., the mean density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pith to bark. The former showed a pattern as the same as a pine and a larch, and the latter was often found in a cedar and a cypress. The longitudinal shrinkage in juvenile wood was much hig 相似文献
97.
福建柏优树选择及种实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研究福建柏资源基础上,制定了福建柏优树选择方法,于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在福建省福建柏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以及湖南省道县福建柏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175株,其中从天然林中选出57株,从人工林中选出118株。这些优树总体表现较好,生长量大,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5 49m、28 6cm和0 51263m3,树干通直圆满,树体健康,无病虫害,平均树龄为35 3a。1999年10~11月,采集到129株优树的球果,测定了各优树的种子千粒重、球果出籽率、球果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和苞鳞数等8个指标,结果表明各优树在种实性状上差异比较大,差异最大的是球果重,平均单果重2 757g,变幅为1 342~4 748g,变异系数为27 86%;平均千粒重为6 378g,变幅为3 647~11 349g;平均出籽率为2 56%,变幅为1 62%~4 79%;球果大小相差较大,球果近球形但略长些。相关分析表明,优树各种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球果重量、大小呈密切的正相关,与出籽率、苞鳞数及球果形状关系不大;出籽率与其他种实性状间相关性很小,可能是个独立的性状;单果重与苞鳞数及球果大小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球果形状没有关系。收集选出的175株优树中的162株,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福建柏种? 相似文献
98.
P.O. Anegbeh C. Usoro V. Ukafor Z. Tchoundjeu R.R.B. Leakey K. Schreckenberg 《Agroforestry Systems》2003,58(3):213-218
Domestication of Irvingia gabonensis, a fruit tree grown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West and Central Africa, offers considerable scope for enhancing the nutrition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of subsistence farmers in the region. Assessments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ten fruit, nut and kernel
traits were made on twenty-four ripe fruits from 100 Irvingia gabonensis trees in Ugwuaji village in southeast Nigeria, a center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this species. There we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young planted trees of this study and the older unplanted trees of a similar study in Cameroon. Significant and
continuous tree-to-tree variation was found in fruit mass(69.0–419.8 g), flesh mass (59.5–388.8 g), nut mass (9.5–40.6 g),
shell mass (4.9–30.9 g) and kernel mass (0.41–7.58 g); fruit length (49.2–89.3 mm) and width (46.2–100.5 mm) and flesh depth
(12.9–31.4 mm), as well a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flesh colour, skin colour, fruit taste and fibrosity. Some fruits were
considerably bigger than those found in Cameroon. These quantitative results will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rs within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agroforestry tree domestication, and s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
通过26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在加格达奇试验区其性状及变异是稳定的,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种源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都存在较显著差异。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可划分为5个种源区,即:Ⅰ、鸡西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包括小北湖、大海林);Ⅲ、白刀山种源区(包括白刀山、穆棱);Ⅳ、露水河种源区(包括露水河、白河);Ⅴ、天桥岭种源区(包括天桥岭、和龙)。种源选择的效果较为明显。低海拔、低等效纬度的鸡西种源为加格达奇试验点的最佳种源,大海林、小北湖种源也是可选种源。 相似文献
100.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并探讨其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叶片的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和午后14:00时,并出现明显午休现象。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光强、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无瓣海桑叶片的Tr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时,影响Tr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叶面温度、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等。无瓣海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00,1800μmol·m^-2s^-1左右,CO2补偿浓度和饱和浓度分别为50,900μmol·mol^-1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