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757篇
农学   26篇
  43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披针叶黄华试管苗玻璃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为材料,从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2方面探讨了披针叶黄华试管苗玻璃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玻璃苗叶表皮细胞不完整,栅栏组织退化消失,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大的裂隙腔,茎维管组织分化不完全等都与正常苗的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在生理生化方面,与正常试管苗相比,玻璃苗的组织含水量增加3.80%,纤维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降低85.72%和26.31%;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分别降低43.75%,53.36%和45.83%,而叶绿素a/b升高了27.1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及干物质积累较正常苗低38.71%, 46.37%, 30.77% 和26.85%;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则高112.5% 和16.40%。说明玻璃苗的茎叶解剖结构与正常试管苗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脂质过氧化加剧,膜结构和功能受损,使其水分代谢、光合能力、蛋白质合成和糖代谢方面显著不同,生理功能发生了紊乱。  相似文献   
992.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杉木檫树混交林根系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蒽酮比色法、Warburg呼吸计法分别研究了杉木、檫树及其混交林吸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呼吸速率;用愈创森酚法及双缩脲法了根系过化物酶活性、根系浸出液中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结果表明:(1)杉檫混交林根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比对应的纯林小;(2)纯林杉木根系的浸出液电导率和浸出液蛋白质含量比混交林根系大,而檫树根系与杉木系的结果相反;(2)混交林杉木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速率则要明显大于纯林杉木 混交林  相似文献   
994.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8年,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8.34%~9.16%,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2.48%,2.01%,4.47%和2.74%。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  相似文献   
995.
杉木无性系不同继代代数组培苗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杉木经不同继代代数培养的组培苗差异 ,就 3个不同种源无性系分别继代培养 1至1 2代 ,以组培苗建立采穗圃和造林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组培苗采穗圃穗条产量和造林生长状况在不同继代代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以 8~ 9代组培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6.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997.
以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恢复措施草地中典型毒杂草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放牧、围封和综合措施(围封+施肥+划破+补播)3种不同处理,比较披针叶黄华形态特征、器官生物量和资源投资状况,以揭示不同恢复措施对披针叶黄华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和综合措施显著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的生殖枝高、营养枝高、每株分枝数、花和荚果数量(P<0.05).围封比放牧处理显著增加了披针叶黄华的根系生物量和生殖投资,显著降低了茎叶投资(P<0.05);综合措施比围封处理显著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的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花和荚果重以及生殖投资(P<0.05).3种处理下披针叶黄华的茎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可以通过调整繁殖对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围封对严重退化草地上披针叶黄华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结合施肥、划破、补播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98.
对2002年营建的陈山红心杉1代种子园41个半同胞家系子代14年生林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心杉1代种子园子代家系1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1.31 m、15.44 cm、0.0578 m3。树高和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参试家系14年生的材积指标初步筛选出优良家系30个,入选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1.45 m、15.75 cm、0.0605 m3,与对照相比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3.94%、2.79%和13.13%,现实增益分别为10.94%、13.75%和36.89%。  相似文献   
999.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受害的森林地面达2.09×106km2。为了了解冰雪灾害对杉木的损害和由此引起的林地养分分布特点,作者调查粤北一个杉木林地的受害情况。冻雨在杉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所有的林木折冠。林木折断的高度和胸径呈显著相关。树冠残体的养分总浓度随残体组分而变化,呈理叶>皮>枝>干。树冠残体的干重达19.11t·hm-2,枝、树干、叶和皮分别占37%、28%、27%和8%。2008年树冠残体的养分分布随组分而急剧变化,其中叶的养分量占残体养分总量的70%,枝、干和皮分别占13%、7%和10%。2008年杉木林地的N、P、K 的积累量为105067.9 t·hm-2,杉木残体、凋落物和土壤分别占0.18%、0.03%和99.79%。养分积累量在树冠残体各组分和凋落物中的排序为N>K>P,而在土壤中为K>N>P。2009年的凋落物中N和P浓度大于2008年的凋落物,而K浓度小于后者。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N和P浓度略大于2008年的干和皮残体,而K浓度正好相反。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的N和P储量与2008年接近,K储量略小于后者。2009年的凋落物中N、P和K储量大于20...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湖南会同3个杉木人工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穿透水的pH值、NH4+—N、NO3-—N、P、K、Mg和Ca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质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在对山洼、山麓、山坡3个不同坡位的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林冠截留进行研究,得出各元素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山洼处>山坡处>山麓处;NO3-—N的质量浓度在山洼处和山麓处呈明显差异,P、K、Mg的质量浓度在山洼处和山坡处呈明显差异,Ca的在山洼和山坡、山麓处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