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6篇
  免费   3640篇
  国内免费   889篇
林业   1149篇
农学   3230篇
基础科学   368篇
  1068篇
综合类   6979篇
农作物   1988篇
水产渔业   440篇
畜牧兽医   2379篇
园艺   962篇
植物保护   4412篇
  2025年   48篇
  2024年   516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849篇
  2015年   837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141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971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3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冰叶日中花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冰叶日中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L.)耐盐的生理机制,在本研究中,经0(CK)、200(T1)、400(T2)和800(T3)mmol/L NaCl处理后,在1、3、5、10、15d检测冰叶日中花幼苗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T1处理对冰叶日中花没有显著影响,T2处理对其生长产生了抑制,T3处理则使植株严重萎蔫,并在处理5d后死亡;(2)随着NaCl胁迫的延长,T1和T2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T3处理则导致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大直至幼苗死亡;(3)NaCl胁迫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且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并在胁迫第1天急剧增加,而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4)H2O2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且与NaCl处理浓度呈正相关;(5)T1和T2处理后CAT和APX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T3处理引起酶活的持续下降。以上结果说明冰叶日中花可快速响应盐胁迫,迅速提高其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活性,从而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2.
刘田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42-14544
病原细菌对活性氧的降解是抗氧化和侵染中的重要毒性机制之一。阐述了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的转录调控因子OxyRxoo在病菌抗氧化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目前对OxyRxoo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上海市农贸市场肉鸽群体中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1-2014年间从上海市各区农贸市场采集肉鸽新鲜粪便样本92份,用XLD平板和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共获得沙门氏菌24株,分离率为26.1%。采用Kauffmann-White法和K-B纸片法对24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显示,24株沙门氏菌可分为鼠伤寒(66.7%)、阿贡纳(25.0%)和科瓦利斯(8.3%)3种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75.0%(18株)的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磺胺异唑耐药率最高,均达到62.5%,其次为链霉素(58.3%)、萘啶酸(50.0%)、氨苄西林(20.8%)。多重耐药菌株15株(62.5%),耐4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占16.7%(7株)。另外,分离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奥格门丁和环丙沙星有12.5%的中介敏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肉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率较高,且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这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和风险,肉鸽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应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4.
随着劳动力的短缺,直播水稻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筛选适宜水条播(直播)的水稻品种是极其重要的。为此,以29份寒地水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为偏正向,对株高、穗长、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影响都是偏负向的。水条播提高了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变异程度,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小。穗重、成粒率和生物产量对水条播反应较敏感的材料,一般其理论产量对水条播的反应也较敏感。  相似文献   
65.
抗真菌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对Southern杂交阳性的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双价转基因大豆T2代的5个株系,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检测,并通过比较接种后转基因大豆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来探讨两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另外1个株系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6.
赵艳霞 《中国瓜菜》2011,24(3):29-31
香瑞1号是黑龙江省青冈县瑞雪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NY-99为父本、RX-99为母本选育的早熟薄皮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68d,果实发育期27 d.子、孙蔓均可结瓜.果实长圆形,果皮黄白色,果实大小整齐,外形美观,不裂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优.单果质量500~600g,667m2产量3 500 kg左右.田间表现对...  相似文献   
67.
68.
    
Summary Soybean germplasm was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pustule disease. The etiological agen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glycines,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field grown soybean in Maharashtra, India. The screening of soybean stocks was carried out by excised leaf inoculation method. A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the pathogen was observed in the tested stocks. Two stocks P-4-2 and P-169-3 were found to be completely resistant to the pathogen and displayed an incompatible reaction. Four cultivars, EC-34160, Bragg, Kalitur and PK-472 displayed moderate resistance and the remaining stocks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attack of the pathogen. The stocks P-4-2 and P-169-3 remained resistant even to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109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ml of the pathogen.  相似文献   
69.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大量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物质,因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物质之间大多具有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其抗氧化能力往往强于单一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到多酚类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化合所具有的协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上并做出多项试验。本文论述了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及协同抗氧化机理,并以茶多酚与维生素C、维生素E 化合为例对协同抗氧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0.
籼粳稻间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6个籼粳稻间杂交组合研究了苗期耐冷性的遗传。根据3叶期10℃/6℃(昼/夜)处理7天后的卷叶程度,各组合籼粳稻间耐冷性的差异均由两对重复基因所控制,耐冷性为完全显性。F#-2耐冷类型的植株中部分为籽粒较长、稃毛较少的偏籼类型,表明利用籼粳杂交改良籼稻品种的苗期耐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