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24篇 |
免费 | 652篇 |
国内免费 | 10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82篇 |
农学 | 852篇 |
基础科学 | 508篇 |
3909篇 | |
综合类 | 5771篇 |
农作物 | 391篇 |
水产渔业 | 557篇 |
畜牧兽医 | 1074篇 |
园艺 | 473篇 |
植物保护 | 1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345篇 |
2022年 | 453篇 |
2021年 | 474篇 |
2020年 | 549篇 |
2019年 | 605篇 |
2018年 | 388篇 |
2017年 | 628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712篇 |
2014年 | 931篇 |
2013年 | 971篇 |
2012年 | 1349篇 |
2011年 | 1515篇 |
2010年 | 1261篇 |
2009年 | 1304篇 |
2008年 | 1056篇 |
2007年 | 1045篇 |
2006年 | 781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520篇 |
2003年 | 402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272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230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变的极其敏感和脆弱。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1991、2000、2010和2016年4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湿地动态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空间变化、转移方向和变化速率;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研究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1991-2016年4个时期的面积分别为6739.89、6231.39、5849.59和5649.35 km2,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26年间面积共减少了1090.54 km2。2)26年来,研究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度从-7.54%减小至-3.42%,面积变化速率持续减慢,高寒草地是沼泽湿地转出和转入的主要类型。3)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斑块密度持续增大,反映了沼泽湿地的破碎程度增高;最大斑块指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斑块形状指数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反映了沼泽湿地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指数先增大后小幅减小,聚集度持续降低,反映了沼泽湿地从单独紧凑的状态趋向离散化发展。4)人为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东部沼泽湿地面积变化的首要原因,其次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牧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蒸发量。沼泽湿地面积与各因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面积随牧业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和蒸发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3.
64.
本研究旨在探讨PROP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发育变化规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PROP1和PRLR基因在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13种组织中的表达谱信息,并检测了垂体组织中PROP1基因和垂体、卵巢、睾丸和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在0、7、14、30、60和9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PROP1基因仅在绵羊垂体组织中表达;而PRLR基因在绵羊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子宫和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P<0.01)。垂体组织中的PROP1基因表达量较低,在7日龄高于30(P<0.01)、14和60日龄(P<0.05)。垂体组织中PRLR基因表达量在30日龄时最高,之后急剧下降,各日龄间无差异(P>0.05);在卵巢组织中从7日龄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0日龄高于0(P<0.01)、14和30日龄(P<0.05);在睾丸组织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皮肤组织中呈现为生长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P<0.01)。绵羊PROP1和PRLR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和发育变化差异;PROP1和PRLR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绵羊繁殖等性状的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旨在探明青海省主要牦牛饲养区海晏县牦牛的营养状况,为制定添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09—2016-08跟踪测定了青海省海晏县牧户草场天然牧草产量以及牦牛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平均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牧草可食草产量7月份高于其他月份;春季牦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秋、冬季(P0.05),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1月份、2月份、3月份、10月份、11月份、12月份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逐渐上升,6月份、7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7月份显著高于除6月份、10月份外的其他月份(P0.05);2月份、3月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于其他月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平均日增重与血清U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综合得出,青海省海晏县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饲草供给不足,牦牛平均日增重呈现负增长,4月份后平均日增重逐渐上升,因此,建议轮牧的放牧形式下,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采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66.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定西市安家沟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阳坡土壤水分均小于阴坡土壤水分,紫花苜蓿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其顺序为阴坡台地>阴坡坡地>阳坡台地>阳坡坡地。不同立地类型各土壤层次的月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阴坡台地和阴坡坡地第1茬(4-6月)的土壤水分极显著高于阳坡台地和阳坡坡地的土壤水分,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7月后,阴坡台地极显著高于其他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不同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每层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整个垂直剖面上都在降低,4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降低最多。 相似文献
67.
探究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为大针茅草原制定合理科学的刈割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为对象,于202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刈割实验平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取样。该实验平台于2014年建立,以不刈割为对照(CK),设置轻度(LM)、中度(MM)及重度刈割(HM)3个处理。本研究通过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测定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探究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增加了新物种,且中度刈割的物种数最多;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显著增加了群落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且轻度刈割显著增加了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表明轻度刈割最有利于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草原的生产力均无显著影响;2)土壤全碳、全氮和pH均在中度刈割时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刈割,表明中度刈割对土壤养分有积极影响;3)硝态氮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草地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本研究可为大针茅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局地尺度高寒草原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青海省湟源县局地尺度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物多样性梯度的地上生产力、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采样和分析。通过偏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差分解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VPA)、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寒草原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多样性分别与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PLSR,VPA,SEM等方法控制土壤非生物因子效应后,真菌多样性与二者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仍存在。综上所述,局地尺度下青海省湟源县高寒草原土壤真菌多样性是调控地上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正向关系的关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69.
环境因子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春季蛋鸡舍空气环境因素对伊莎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层笼温差较大 ,下层比中、上层低 1 .5~ 3.0℃ ;上、中层与下层的产蛋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而中、上层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1~ 3层昼夜光照强度差异大 ;白天光照强烈 ,且不均匀 ,南北两列差异极显著 (P<0 .0 1 )。南列平均值为 2 0 4 .8L x,北列仅为 2 1 .1 Lx,是南列出现啄癖多、死淘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湿度平均 66.7% ,在适宜范围之内。舍内平均风速小 ,仅 0 .0 4 8± 0 .0 1 9m/s;NH3为 2 7.9ppm、CO2 0 .1 8%超过卫生学标准。经相关回归分析 ,此浓度的氨对产蛋率已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P<0 .0 1 )。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