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3篇
  27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嗜碱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在苇浆漂白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嗜碱芽孢杆菌NT-9产生的木聚糖酶对苇浆进行生物漂白预处理,并分析了酶处理苇浆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酶剂量5-25IU·g-1样品、50℃、pH8.6条件下处理120min,苇浆失重率随酶剂量的增加而上升,苇浆的白度也有一定提高。X-衍射分析显示,酶处理苇浆纤维的相对结晶度降低了2.43%,扫描电镜也证实酶处理苇浆纤维表面形貌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动态土柱法和静态降解法研究了芦苇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生长芦苇的湿地土壤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苯酚在土壤中滞留时间、土壤的粒径范围均影响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芦苇能改变土壤入渗率和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4.
以‘普里旺斯’番茄、‘下红飞’彩椒为试材,以芦苇为材料制得醋液,并与含N、P、K、Mg、Fe元素的无机肥复配,研究不同配方的芦苇醋液稀释800倍后在番茄和彩椒栽培上的喷施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醋液及不同配方的复配醋液均有明显促进2种蔬菜生长发育(株高、地径、叶片和果实)和提高产量的作用,且以醋液中含有N、P、K和Mg元素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可以分别提高番茄和彩椒产量20.60%和34.50%。  相似文献   
45.
以临泽县4种生境(沙丘生境、盐渍生境、盐渍-沙丘过渡生境、沼泽生境)芦苇根茎和芦苇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境下芦苇根茎生长发育指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水分、盐分含量,分析了不同生境下根茎生长发育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比4种生境下芦苇根茎发育,从盐渍生境,到盐渍-沙丘过渡生境、沙丘生境,再到沼泽生境,根茎节间距呈缩短趋势,而节直径、根茎长度及不定芽数呈增长趋势,根茎含水量和根茎生物量、株高、基径也呈增加趋势。(2)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在4种生境之间差异显著,盐渍生境下芦苇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多,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沼泽生境芦苇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少,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3)相关性分析表明,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对芦苇根茎数量特征的驱动作用不同。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B/F值是芦苇根茎长度、根茎节直径、根茎生物量、根茎含水量、株高、基径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真菌是芦苇根茎节间距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B/F是芦苇根茎不定芽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细菌、放线菌、B/F值为正向驱动,真菌为负向驱动。  相似文献   
46.
为促进中国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种植与生物质原料生产,基于京郊边际土地草本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实践,从生产潜力、生物质品质、生物质利用潜力、生态效应等4个方面对荻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荻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生产潜力为2.31 t/hm2,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41%,生物质品质优良,其标准煤折算当量、沼气产量、纤维素乙醇产量分别为1.42 t/hm2、289.99 m3/hm2、0.59 t/hm2,分别达到京郊耕地条件下的8.38%、8.37%、8.15%,生态效应明显.荻在边际土地上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on the same pedological,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a continuous giant reed cropping (GR), a cropping sequence (CS), and untilled natural grass (NG) on some soil characteristics.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 (TOC), light fraction carbon (LF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The various humic fractions and their ratios, humification ratio (HR), humification degree (HD), and humification index (HI)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 characterized by low tillage intensity, showed greater values than tilled management system (CS) for all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propert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humification parameters, which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 and NG (the latter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reference or baseline for evaluating attributes of soil quality), GR generally showed greater values for all organic paramete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MBC and humu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48.
[目的]筛选新疆小芦苇青贮中优良的乳酸杆菌.[方法]研究将从自制的新疆小芦苇青贮中分离出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产酸试验,确定新疆小芦苇青贮中的优势菌株.[结果]试验共分离得到了11株乳酸杆菌,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的种属表述结果,经鉴定2株(Hz2-1和Hz2-2)为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2株(Hz3-1和Hz3-2)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2株(Zar2-8和Zar2-9)为牛粪乳杆菌(L.dung),2株(Zar8-3和Zar8-4)为短乳杆菌(L. brevis),3株(Gsr1-1、Hz1-1和Zar9-4)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结论]从不同菌株发酵产酸试验的结果来看,发现Hz2-1,Hz3-1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pH最低可达3.50,是新疆小芦苇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产酸菌株.  相似文献   
49.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芦苇基生物炭活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其影响显著性大小为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浸渍比。通过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620℃、氨水质量分数8%、浸渍比1∶5;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34.49 m~2/g、585.52 mg/g,均优于未进行优化改性的样品。该值与理论值(335.2 m~2/g、582.288 mg/g)基本相符,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