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金脉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结构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剖镜下观察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var.orientalis(L.)Merr.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结构比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单个成熟瘤状虫瘿包括周围组织、内核、髓、内腔4部分.虫瘿的长、宽、高分别为4.13、3.59和3.49 mm,体积为29.000 mm3;内核的长、宽、高分别为2.63、2.50和2.81 mm,体积为12.400 mm3;内腔的长、宽、高分别为0.826、0.824和2.160 mm,体积为0.825 mm3.内核、内腔体积随着虫瘿体积增大而增大,两者占虫瘿体积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内核所占比例先迅速增大,后增大速度减缓,最终进入平衡状态;内腔所占比例先增大,再缓慢降低.随着内核体积增大,内腔占内核的比例表现为不断降低,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以及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等关系的多个方程.  相似文献   
42.
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在我省一年1代,少数年份有二代分化。雌性比每年有差异。4龄前种群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种群数量增长为离散性,Nt+1=RoNt。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主要是气候和天敌:与1月份和全年的平均温度相关极显著;与5、6月份的温湿系数相关极显著;与全年的降雨量相关显著;种群数量变动与林型、树种无关。天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是无天敌状况下的2.96倍  相似文献   
43.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5种农药对防治大袋蛾均有效,其中以氰戊菊酯为最好的行之有效的农药,本试验为今后进行防治庭院和行道树法相袋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大袋蛾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林业的一大害虫。在1998-1999年试验的基础上,2000-2002年在刺槐小片林和林网内对综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实践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t制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寄生蝇的寄生率在片林中达到25%,在林网中达21%;而大山雀的招引率也很高,平均达70%。3种生物防治方法综合使用后,刺槐片林大袋蛾老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47.4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0.39头/株,林网内由46.9头/株下降到0.78头/株,而相似的对照区大袋蛾平均虫口密度刺槐片林为34.8头/株,林网37.6头/株。  相似文献   
45.
46.
几种瓢虫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捕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三点斑叶蝉(Zygna salina Mit.)若虫的捕食效应研究表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和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对玉米三点斑叶蝉若虫的功能反应形式均属于Holling Ⅱ型。其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7.
朱建勇  陈德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88-6288
[目的]加快彩叶橡胶榕种苗的繁育速度。[方法]以顶梢、嫩枝、硬枝作插穗,珍珠岩、椰糠、泥炭土、混合基质作培养基质,然后用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进行处理,研究彩叶橡胶榕的无土扦插育苗技术。[结果]顶梢扦插生根时间最短(28~33 d),成活率最高(88.7%)。4种无土基质的成活率均比对照园土高,珍珠岩插穗生根时间最短(23~29 d),成活率最高(95.6%)。随着ABT生根粉浓度的增加,插穗生根所需时间缩短,成活率升高。200 mg/L ABT生根粉处理的生根时间最短(25 d),成活率最高(95.6%)。[结论]彩叶橡皮树无土扦插育苗选择顶梢为插穗,珍珠岩为培养基质,ABT生根粉的适宜浓度为150~250 mg/L。  相似文献   
48.
对桐乡市大袋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记载,指出大袋蛾在桐乡1a发生1代;极少2代,因林带结构和树木种类不同,其为害程度也大不相同,落羽杉、池杉为害较重,并提出了人工、生物制剂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9.
性信息素加病毒诱芯技术可行性林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博光  景志高 《林业科学》1996,32(4):348-353
性信息素加病毒诱芯技术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昆虫病毒控制害虫种群水平的一种新的自传播技术。风洞试验已证实该技术的可行性。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每5株泡桐树上悬挂1个诱芯的条件下,在300m×300m的处理区中央设置的诱捕器在试验期间每日都诱捕到了接触过诱芯而污染上病毒的大袋蛾雄蛾。在处理区中央人工悬挂的29.2%的处女雌虫因与带有病毒的雄蛾交尾而被污染上病毒。被病毒污染的雌虫产的卵中孵化出的幼虫中,其CVNPV病虫的死亡率达73.2%。因此,该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加病毒诱芯技术在林间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用初孵幼虫控制接种,地部形态对不同类型泡桐的抗性作出了评定,大树控制接种测定结果表明,结囊率差异极显著,以1号白花泡桐抗性最高,群体表型变幅为5-80%,遗传变异系数为52%,广义遗传力为96.7%,均达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