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39篇
  200篇
综合类   472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Background: Cavalier King Charles Spaniels (CKCS) have a high prevalence of inherited macrothrombocytopen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a mutation in β1-tubulin correlated with presumptive inherited macrothrombocytopenia.
Hypothesis: A mutation in β1-tubulin results in synthesis of an altered β1-tubulin monomer. α-β tubulin dimers within microtubule protofilaments are unstable, resulting in altered megakaryocyte proplatelet formation.
Animal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CKCS and non-CKCS dogs.
Methods: DNA was used i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s to evaluate β1-tubulin . Platelet numbers and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were evaluated for a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mutation identified in β1-tubulin. Platelets obtained from homozygous, heterozygous, and clear CKCS were further evaluat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A mutation in the gene encoding β1-tubulin correlated with macrothrombocytopenia in CKCS.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udies suggest that platelet microtubules are present but most likely are unstable and decreased in number.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The macrothrombocytopenia of CKCS correlated with a mutation in β1-tubulin . α–β tubulin dimers within protofilaments most likely are unstable, leading to altered proplatelet formation by megakaryocytes. This information will aid in distinguishing inherited from acquired thrombocytopenia. It also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latelet production by megakaryocytes, and also may prov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heart-related changes in macrothrombocytopenic CKCS with concurrent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相似文献   
992.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稻米垩白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19个品种在全国13个点的多播期试验,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及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 d内的温度状况是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且自北而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 d内均温的变化由小到大。气象垩白<5%的稻区为四川盆地以北、淮河以北及云贵高原地区,5%~10%的稻区为四川盆地、滇南及淮南至沿江江南地区,10%~20% (只为双季稻的早稻)的稻区为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994.
从物料、制粒机结构2个方面对有机复合肥料的成型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物料的粒度、密度、含水量,可为正确设计颗粒成型机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影响盾叶薯蓣微块茎形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影响盾叶薯蓣微块茎形成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6.0或8.0 mg/L BA和1.0 mg/L KT组合适宜于微块茎的形成;提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有利于微块茎形成,在蔗糖浓度为80 g/L的培养基上,微块茎发生频率高达77.3%,平均重量达367.6 mg;黑暗处理有利于微块茎发生,20 d黑暗处理使微块茎发生频率达81.2%,平均重量为386.2 mg,且微块茎质量较好。这些微块茎在离体或田间均能较好的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996.
突显观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主要表征方法,其核心观点为语言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安排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所决定。突显观不仅体现在对事情的描述选词上,也体现于词语内部的构词方式中。在"修饰语+中心概念词"这一构词分类中,汉语常突显"中心词",突显类别上的象似;英语常突显"修饰语",突显特征上的象似。汉英两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突显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对乙草胺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3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中芽孢形成率与总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L3芽孢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2个L16(43)正交试验分别得到菌株L3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3产芽孢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1%乳糖、3%玉米浆和0.1%Na H2PO4·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7.5、种龄20 h、装液量30 m L(250 m L容器)。优化后,该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可达97.1%,总生物量达6.5×109cfu/m L。  相似文献   
998.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生研究Ⅲ.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成敏  龚子同 《土壤学报》2002,39(5):643-652
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不同风化成土年代的土壤研究发现,随风化成土年龄增加,土壤具有Sr、Ba含量减少,Sr/Be比值降低,而Ni、Cr、Co、V、Sc以及Fe/Ni和Fe/Co比值有增加的趋势。Ba/Nb与风化成土年龄相关性极好,可作为反映土壤风化程度的良好指标。运用质量平衡原理,以Ti为非移动元素探讨元素的迁移,发现元素淋溶作用在土壤发育初期最强烈。90%以上的Ca、Mg、K、Na在新成土阶段淋失,P的淋失也基本发生在此阶段:约60%Si至雏形土阶段时已遭淋溶。  相似文献   
999.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因型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3.1%、46.7%、93.9%和29.3%.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活性炭的作用机理,认为活性炭在水稻花粉植株的生根壮苗培养中可以改进培养基与外植体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促进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00.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