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7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798篇
林业   581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467篇
  2380篇
综合类   2530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082篇
畜牧兽医   259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97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西部开发的需要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 ,进一步优化措施结构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坝系工程建设 ,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理 ,按照基建程序 ,推行三项制度 ,建好管好水保工程。西部开发必然要加快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要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的深入调查研究,在山西省大宁县平渡关基岩峡谷河段左岸沟口岩棚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剖面。根据野外宏观特征及沉积环境,鉴别出平渡关(PDG)剖面夹有4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结合粒度成分、磁化率、烧失量、CaCO3含量等室内分析测定结果,确定为河流悬移质和跃移质在高水位滞流环境当中的沉积物,是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不同层次沉积物是不同古洪水事件的客观记录,既有细沙质粉沙,也有细沙或者中沙,反映出其物质来源的不同或者水动力大小的差异。粒度自然分布频率曲线为正偏和极正偏,主峰高且尖锐,表明其分选良好,其粒度概率累积分布曲线为典型的两段式。沉积物磁化率和烧失量均低于全新世风成黄土和古土壤,CaCO3含量介于古土壤和黄土之间,说明在黄河晋陕峡谷段,洪水所携带的悬移质泥沙是流域内黄土区和风沙区水土流失物质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决黄河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粗泥沙来源和数量问题,依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无定河粗泥沙产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d>0.05 mm粗泥沙产沙量呈现出减少趋势,这种减少与年降水量、年沙尘暴频率的减少和水土保持面积的增大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估算出最大30d降雨量和年沙尘暴频率的变化对d>0.05mm粗泥沙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5%和33.5%,即沙尘暴特征的变化对粗泥沙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相当于暴雨特征的变化贡献率的1/2。建立了粗泥沙年产沙量与最大30d降雨量、年沙尘暴频率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粗泥沙年产沙量随最大30d降雨量、年沙尘暴频率的减小而减小,随水土保持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暴雨的减弱、沙尘暴的减弱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大是无定河流域粗泥沙产沙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渭河下游发生洪涝灾害后,渭北渍涝灾害的危害性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关注。从渭北渍涝灾害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排水工程的现状,讨论了今后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理渍涝灾害,提出了有关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9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影响较大,两者对很差级别的隶属度分别高达38.4%和47.0%,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较好,对良级别的隶属度高达59.2%,总体来说该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较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流域10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气象数据,选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尝试利用偏导数方法计算分析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要素敏感性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上游旱情比中游和下游地区偏重,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处于中旱、轻旱、中旱和特旱状态,全年尺度处于特旱程度,季节和全年尺度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趋势,春季、秋季和全年尺度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宁夏北部以及内蒙古地区,而气象干旱减缓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干旱增强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南部。相对湿润度指数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呈正向敏感,对温度和风速呈负向敏感。上游和中游地区夏季相对湿润度指数最敏感要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和平均温度,全流域春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尺度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全流域春季和夏季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相关性最强的要素均为相对湿度,上游和下游地区秋季的主控要素为太阳辐射,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冬季则分别与温度、风速和风速相关性最强。全年尺度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变化的主控要素则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7.
Characteristics of smoke flow and fire spread in a patio spa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s on fire compartment and safety evacuation. Fire develop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fire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to simulate fire and smoke spread by CFD software numerically based on concepts of fir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in a high-rise building with double patio space, whose height are 74. 65 m and 55. 95 m, respective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all fire scenarios, performance targets for safety evacuation for people in each floor was satisfied, if smoke was extracted naturally using the patio space. Hang walls mounted in corridors around the patio space prevent smoke flowing out smoothly, shorten the coming of the risk time and increase fire danger. Using chimney effect, it is preferred to adopt natural smoke exhaust method in a high rise building with patio space.  相似文献   
48.
川西南丘陵区人工桉树林土壤养分与水分变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区人工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对当地桉林可持续生产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变异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该地桉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树龄的增加,桉林表层土壤(0~4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略有增加,深层土壤(60~100 cm)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不显著;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中0~40 cm土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60~100 cm土层。②随着树龄的增加,桉林土壤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在沟槽平地1~6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在丘陵坡地,1~3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3~6年生桉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以6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为主。③与自然混交林相比,人工桉林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多。因此,可通过增加人工桉林(尤其是沟槽平地)的养分投入,缓解其对深层土壤养分的消耗,进而达到可持续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土壤侵蚀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流域降雨侵蚀力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值的分布范围为1 858.0~14 656.6 MJ·mm/(hm2·h),平均值为7 177.1 MJ·mm/(hm2·h),与多年平均降雨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52,P0.01),空间分布规律与多年平均降雨基本一致,即总体上均呈从东到西逐渐递减的规律,被统计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随着经度增加而增加,但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流域年、季节、汛期和非汛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其中春、秋两季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其余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上升的趋势,其中韶关站点上升显著,沾益站、风山站、河池站、百色站、柳州站、融安站和桂林站的冬季降雨侵蚀力同样上升显著,这些地区面临的水土保持压力较大;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主周期为3.8 a,且存在2.0~7.0 a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渭河杨凌段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为渭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0年1,3,5,7,9和11月份采集渭河杨凌段的水样,对其7个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总磷(TP)、挥发酚和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平均加权模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检测的7个指标中,只有CODCr、BOD5、CODMn和挥发酚含量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NH4+-N、TP和石油类物质含量3个指标均超出Ⅲ类水质标准;冬季、春季水体污染物较夏季和秋季严重;NH4+-N和TP污染具有季节性,而石油类物质污染在全年都较严重,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0.05 mg/L)。【结论】渭河杨凌段水质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对污水进行有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