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8篇
  45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3种常见速生灌木吸收红壤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量施用肥料造成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已经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通过栽植植物篱截留养分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3种常见速生绿化灌木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Howardii’和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对红壤氮磷的吸收积累能力。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对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达到30mg·盆-1,可作为红壤氮截留的首选植物篱植物;而金森女贞对土壤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积累土壤磷达到8mg·盆-1,同时对土壤氮的吸收积累量也达到了25mg·盆-1,金森女贞可以作为红壤植物篱的植物种类。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配合混植有可能起到更有效的植物篱功效。  相似文献   
42.
首次详细报道了蚕茧草的异型花柱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其雄蕊、柱头高度有二型性外,其花瓣大小、柱头形态、花粉粒大小、数量和种子质量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与短柱花相比,长柱花有较大的花瓣,其柱头有稀而高的柱头突起,其花药产生较多而直径较小的花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长、短柱花的种子均卵形,无喙突,具有拟脑状纹饰;长、短柱花的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近圆形,边缘不规则,通过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的观察,可将其划分为春蓼组。野外调查发现蚂蚁常常是其访花者。通过对其野生居群的型比调查发现在野外蚕茧草往往为单型居群,并通过对不同居群座果率的统计发现长柱花的结实率较大。根据其繁育系统特征,对其传粉适应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4%、0.5%、0.6%)的NaCl、Na_2SO_4、Na_2CO_3对蓟(Cirsium japonicum)幼苗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POD、SOD、CAT)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NaCl处理蓟苗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无盐胁迫(CK)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且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处理下苗高依次为CK的62.15%、58.00%和45.77%,而0.5%Na_2CO_3处理幼苗死亡;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随盐浓度、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尽一致,3种酶活性均出现了阈值,POD出现在0.3%NaCl、0.3%Na_2SO_4、0.4%Na_2CO_3胁迫5d,SOD出现在0.3%NaCl处理3d、0.5%Na_2SO_4处理1d、0.4%Na_2CO_3处理3d,CAT出现在0.3%NaCl、0.2%Na_2SO_4、0.1%Na_2CO_3胁迫3d;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盐浓度的增加,除NaCl胁迫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后减外,Na_2SO_4和Na_2CO_3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3种盐胁迫下可溶性糖(SS)含量均逐渐增加。综上认为,蓟对NaCl、Na_2SO_4、Na2CO4这3种盐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在低于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相似文献   
44.
黄绍辉  方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60-14261
[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PCR扩增效果,建立高效的PCR反应体系。[方法]首先通过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连香树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组合,然后不再改变该结果中的其他条件,而仅改变Taq酶的浓度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果]在25组Taq酶和BSA浓度组合中,BSA改善连香树RAPD-PCR反应的最佳浓度为0.6μg/μl,Taq酶浓度可由1.0μg/μl减少至0.4μg/μl。最后优化得到的20.0μl连香树RAPD反应体系为:25mmol/LMg2+2.0μl,dNTPs0.4μl,1U的TaqDNA酶1.0μl,10×Buffer缓冲液2.5μl,0.5OD引物0.8μl,约25ng模板0.6μl。[结论]BSA的适当加入减少了Taq酶的用量,在保证更好的试验效果前提下,节约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45.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进行比对并对可能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3种sjGST基因有99%的同源性。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贵州野生扇脉杓兰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为其群落的动态监测、保护野生扇脉杓兰的遗传资源提供参考,运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道真县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扇脉杓兰植物资源以及境内伴生物种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扇脉杓兰原生境有植物89种、分属59科.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有13种,分属10科;灌木层有57种,分属32科;草本层有19种,分属17科.扇脉杓兰原生境的物种数总体表现为草本层极少、乔木层较少、灌木层为主的特征,其中灌木层又以忍冬科植物为主,蔷薇科植物其次.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日本血吸虫细胞因子诱导凋亡因子CIAPIN1(cytokine 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血吸虫存在CIAPIN1同源基因,将其命名为SjCIAPIN1,SjCIAPIN1基因已知cDNA长1143 bp,包括完整的CDS,编码27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0.55863 kDa。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该蛋白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制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SjCIAPIN1重组蛋白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48.
为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假想蛋白SJCHGC068068编码基因(暂命名为Sj06868)并观察重组抗原的免疫预防效果。应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7 d童虫、14 d童虫mRNA反转录制备的cDNA中克隆到Sj06868基因的46-438 bp DNA片段,BLASTn分析未发现其他物种中的同源性序列,也未发现其保守序列和相关功能结构域。以pET32a为表达载体、Sj06868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rSj068068分子量为36 kDa,能被感染血吸虫14 d兔血清识别。将纯化的重组抗原与佐剂ESSAI ISA 206 CELL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与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了31.63%、29.19%减虫率以及55.63%、56.27%肝脏虫卵减少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rSj068068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组在攻击感染前、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在感染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结果说明,Sj068068是日本血吸虫特有的童虫期高表达基因,rSj068068在抗血吸虫疫苗和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方面均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连香树离体快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香树为我国珍稀濒危树种,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3年生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 ) 带芽茎段的离体培养。筛选出最佳培养基: (1) 腋芽诱导培养基: MS +NAA 0.01 mg·L - 1 ; (2)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MS +BA 1.0 mg·L - 1 ; (3) 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 +BA 2.0 mg·L - 1 + 2,4-D 0.01 mg·L - 1 ; (4) 生根培养基: 1 /2MS + IBA 1.0 mg·L - 1。  相似文献   
50.
Malic enzyme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energy metabolism for nitrogenase reaction in bacteroids. To elucidate the physiological role of the malic enzymes in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bacteroids, a putative malic enzyme gene Bjtme1 was clo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degenerated primers from conserved regions of the protein sequences of bacterial malic enzymes and draft sequence data of the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 genome sequence project. To confi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jtme1 gene,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ene was over-expressed using a pET32a(+) system and it exhibited a NADP+-malic enzyme (EC 1.1.1.40) activity, indicating that Bjtme1 was the gene of the NADP+-malic enzym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DP+-malic enzyme gene from B. japonicum, and the gene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ADP+-malic enzyme genes of other rhizob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