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6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Castanea sativa is susceptible to Phytophthora spp., a serious root pathogen causing ink disease, while C. crenata and C. mollissima show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Interspecific controlled crosses were established for introgression of resistance genes from the resistant species into the susceptible C. sativa, and two mapping populations were created. Phytophthora cinnamomi resistance of each progeny was evaluated by root and excised shoot inoculation tests. The number of days of survival after root inoculation was the best discriminator of resistance to P. cinnamomi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shoots with internal lesions was the symptom most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he lesion progression rate in the excised shoot inoculation test was strong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vival in the root inoculation test. The excised shoot inoculation test appears to be a reliable approach for screening the resistance of chestnut genotypes to P. cinnamomi. Strong genetic correla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survival and ink disease symptoms and among symptoms, indicating that common or linked genes might influence resistance to P. cinnamomi. The most resistant genotypes select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tested for other commercial variables, such as ease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and stock–scion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92.
燕山板栗叶片基因组AFLP反应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燕山板栗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高质量的总DNA,通过优化了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条件,得到了清晰的板栗AFLP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① 应用经过改良的CTAB法可获得用于构建板栗AFLP体系的高质量DNA;②单独酶切和单独酶连体系比酶切酶连共体系效果更好,确定了板栗基因组DNA 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③在所分析的9种引物组合中EAAC+M-CAA、E-AAC+M-CAT和E-AGT+M-CAT 3个引物均获得较好的多态性.其中以E-AGT+M-CAT引物对组合的扩增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得到了稳定、清晰、分辨率较高的指纹谱带.   相似文献   
93.
授粉树与花粉活力对板栗结实率和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怀柔区3个板栗主栽品种为授粉母树,采用9个不同种源的良种作为父本,进行授粉试验,研究授粉树与花粉活力对板栗结实率和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陵明珠和石丰是燕山红粟的最佳授粉树;遵玉和紫珀是怀九的最佳授粉树;紫珀和东陵明珠是怀黄的最佳授粉树;花粉活力在盛花期时最高,对任何品种而言,盛花期都是最佳的授粉期。  相似文献   
94.
笔者根据有利于板栗的立体种植中上下层植物生长,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原则,采用双效互补、增加植被覆盖率与土壤养分、涵养水源的生态经济林模式造林,通过进行高效栽培管理,复合生态模式能充分利用光和热,较之单一的板栗或经济作物种植,能实现生态持续和经济持续的有机结合,达到产品多样化高产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锥栗叶样保存时间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锥栗幼叶为对照,采用硅胶干燥法,设置不同保存时间(10 d,2、4、6、8、10、11、12、13、14、15、16、17、18个月),对保存不同时间的锥栗叶样抽提基因组总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DNA的浓度、纯度、得率及质量等指标,评价不同保存时间对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基因组DNA的浓度呈逐渐降低趋势,12个月后,降解加剧,纯度很低。叶样硅胶保存时间在10 d至10个月之间为最佳DNA抽提时间,所得DNA浓度、得率高,纯度较好,电泳谱带清晰。  相似文献   
96.
马麟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82-6784
[目的]为广西省东兰县板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省东兰县退耕还林地4种立地条件中2种造林模式(板栗纯林、板栗×喜树混交林)下的板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和样点调查的方法,研究2种造林模式下板栗前期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并与荒山林地板栗成林的生长量进行对比。[结果]2种造林模式下,板栗的经营状况基本一致;纯林中板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88 cm、0.644 m、0.594 m,混交林中板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25 cm、0.585 m、0.572 m,板栗成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24 cm、0.608 m、0.581 m。[结论]纯林中板栗生长状况较好,应加强对混交林中板栗的前期管理(如多施有机肥等)。  相似文献   
97.
利用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等3类果蓬制备的机制炭燃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类果蓬机制炭燃烧失重开始所需的温度分别为435.4,448.1和412.3 ℃,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原料制备的普通机制炭519.8 ℃低71.7~107.5 ℃,燃烧速率曲线峰值和峰值温度、放热曲线的峰值和相应的峰值温度均表现为普通机制炭>油茶、板栗果蓬机制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即果蓬类机制炭可燃性优于普通机制炭;着火温度、最大释热量、最大燃烧速率和着火后最大失重速率及其相应温度5个参数大小排列均呈现为普通机制炭>板栗果蓬机制炭>油茶果蓬机制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其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着火温度408.6 ℃,较普通机制炭504.4 ℃低95.8 ℃,普通机制炭最大释热量95.12 Wg-1,比最大释热量分别为87.76,92.07,84.82 Wg-1的果蓬类机制炭高3.05 ~ 10.30 Wg-1,即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果蓬原料的添加量制备不同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的机制炭。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板栗酶促褐变产物的组分。[方法]利用提取纯化后的板栗酶促褐变产物组分作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NMR法进一步确定板栗酶促褐变产物组分。[结果] HPLC法初步断定5%碳酸氢钠萃取组分为大黄酸;5%碳酸钠萃取组分为大黄素;核磁共振实验测定的2个组分的1HNMR和13CNMR图谱分析结果确定了板栗仁酶促褐变产物为大黄酸和大黄素。[结论]本研究可以为板栗酶促褐变机理研究以及产物安全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刘婷  苏淑钗  王倩  刘万平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85-10187,10222
[目的]研究板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配套育苗技术,以期节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苗木培育成本、缩短育种年限。[方法]按照板栗的横径和纵径,采取1/2、.1/3、1/4等切取比例以及横切、竖切、斜切、双边竖切等切取方法,共计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发芽率、成活率及苗木形态指标,分析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3斜切为最佳切取方式,不仅可以保证高发芽率、成活率,且经其处理后的幼苗生长状况与对照的板栗幼苗无明显差异,苗木质量较高。[结论]该套育苗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促进板栗提前发芽,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以锥栗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法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锥栗淀粉糊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淀粉糊在贮藏温度4℃时易回生,1 d后的淀粉糊回生率已达9.76%;pH为5和7时,锥栗淀粉糊易回生,pH为3和9时锥栗淀粉糊回生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