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e compared patterns of acorn dispersal and predation by wood mice among four tree species (Quercus serrata, Quercus crispula, Castanea crenata, and Juglans mandshurica var. sieboldiana) that are abundant in cool temperate woodlands. We devised an acorn dispersal experiment using 400 magnet-inserted acorns and a magnetic locator in a 1.8-ha study plot, which spanned a cut-over area and an adjacent deciduous forest. Ten wire mesh baskets, each containing 40 acorns (10 acorns per species), were placed on the border between these two habitat types. About 13.0% (n = 52) of the total acorns remained in the baskets, while 77.3% (n = 309) were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study plot and subsequently retrieved using the magnetic locator. Microhabitat, distance, and burial depth of transported acor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species. In the cut-over area, J. mandshurica var. sieboldiana acorns were dispersed under fallen trees or branches and near stumps, and were buried deeply in the soil. Dispersal distances of J. mandshurica var. sieboldiana acorn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Q. serrata acorns. The number and microhabitat of transported acorn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etween habitat types. J. mandshurica var. sieboldiana acorns were dispersed in the cut-over area rather than in the forest. For all four species, the numbers of acorns delivered to fallen trees or branches, stumps, and crumbled soil with overhang under any vegetation type were greater in the cut-over area than in the forest.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Wu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3.
从1992--1995年扦插16000个插条,成活率由1992年的26%提高到1995年的96%。共繁殖共根苗2239株,移栽1000余株,长势良好。试验认为(1)嫩枝扦插生根率高于硬枝,从实生苗母树采集的插穗经生根剂处理中生根。(2)扦插时间以5月下旬至7月中旬较适宜,6月中,一旬为最佳时间。(3)扦插基质以珍珠岩+石砂最合适,(4)生根剂以PGC,PRA液态高深度速蘸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板栗接穗不同采集时间和贮藏方法对比试验,提出在南方栗区板栗春季嫁接用接穗在嫁接前30~40d(春节前后)为理想采集时期,板栗接穗编织袋倒装室内贮藏法比沙藏法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5.
为了优选锥栗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为试验因素,以锥栗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锥栗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锥栗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超声提取20min,固液比为24,提取温度为50℃。按此工艺提取,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0685%;且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4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嫁接换冠+间伐为最佳,板栗园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地水土流失特性,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全国板栗第一县”湖北省罗田县为典型,通过对10°,15°,20°共3种坡度板栗林及对照10°,15°撂荒小区2014—2018年的降雨、径流、泥沙、植被覆盖度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大别山区板栗林下水土流失特性。[结果](1)在同等坡度和降雨条件下,虽然板栗林植被覆盖度更高,但其土壤侵蚀程度较撂荒地更加严重,说明板栗林存在较明显的林下水土流失;(2)植被覆盖度越低土壤侵蚀越严重,但植被覆盖度最高时土壤侵蚀程度并不一定最弱,说明由于林分结构的复杂性,即使在相同降雨、土壤、坡度条件下,植被覆盖度也不能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唯一指标;(3)板栗林水土流失程度并非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侵蚀峰值(临界坡度)在15°左右。[结论]大别山区板栗分布广泛,其林下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引起科研和管理部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8.
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对野生毛榛改接大果锥栗,可使改接后的锥栗果实大、丰产、稳产,可显著提高锥栗的经济效益。该文从选择品种、嫁接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野生毛榛改接大果锥栗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49.
从管理粗放、栽植密度过大、病虫危害、肥水管理不当等方面分析了舒城县板栗林低产原因,并从选择优良品种、加强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强帮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板栗林改造技术,以促进板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中国板栗栽培史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原产于中国,是中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栽培历史至少有6000年以上。中国板栗品种丰富,分布广泛,无论南方北方,大部分省份均有栽培。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通过相关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对中国板栗的起源、古代栽培技术、古代分布以及利用价值和储藏技术作了略约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