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867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22篇
  94篇
综合类   776篇
农作物   36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为降低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生产成本和解决油茶籽种壳利用问题,研究油茶籽种壳营养成分及其代替棉籽壳和麸皮栽培猴头菌.结果显示:油茶籽种壳含有8.2%粗蛋白、12.3%粗纤维、4.5%粗脂肪、29.8%木质素以及12.6%灰分.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棉籽壳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产量且子实体仍保持良好经济性状.适宜配方为堆制13% ~28%油茶籽种壳、30% ~45%棉籽壳、30%玉米芯、10%麸皮、2%碳酸钙,袋(干料440 g)产量286~292 g,高于对照(267 g).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麸皮不利于猴头菌菌丝生长并降低其产量,但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上可利用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棉籽壳栽培猴头菌.  相似文献   
962.
从茶树(Camellia sinensis)根系中克隆获得1条长度为1 999 bp的核酸序列,该序列包含1 98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59个氨基酸。BlastX同源性比对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SULTR3.1相似度最高(86%),将其命名为CsSULTR3.1(GenBank登录号:KY963793)。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72.39 kD,理论等电点为7.61,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包含10个跨膜结构域。以GFP作为标记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qRT-PCR分析显示,CsSULTR3.1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茶树茎中表达量最高。CsSULTR3.1在茶树根系中的表达受Na_2SO_4和Na_2SeO_4诱导:60 mg·L~(-1) Na_2SO_4处理12 h后逐渐上调表达,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而240 mg·L-1Na_2SO_4处理12 h内显著下调表达,随后显著上调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在不同浓度Na_2SeO_4处理条件下表达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均在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63.
为了考察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试验采用浸渍法,以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剂,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不同因素、不同水平对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情况,筛选出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8、9、10月通江产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5℃、乙醇浓度75%。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达3.018%。利用最佳提取工艺进行8、9、10月份采摘的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得出10月份辣木叶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64.
为给油茶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油茶的4个无性系——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8号、阳春5号为试验材料,连续1年定期采集各树种7年生叶片,测定其叶片内氮、磷、有机质、可溶性糖及淀粉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并研究了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当年6月至次年5月,叶片中的氮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磷含量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在6月份最高,随之下降,之后又开始波动上升;有机质含量在5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965.
林地覆盖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加强油茶林地旱期增湿保墒管理、确保油茶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选择‘湘林14’10年生油茶林,设置稻草覆盖(T1)、塑薄覆盖(T2)、无纺布覆盖(T3)和无覆盖(T4)4种处理,定期观测7~10月土壤水分含量和油茶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林地覆盖能显著改善林地墒情,覆盖处理后平均土壤含水量比无覆盖20 cm土层提高8.4个百分点,50和80 cm土层提高1.8个百分点;果径、果高和果实体积的终值由高到低依次均为T1、T2、T3、T4,上述指标,T1分别为T4的108.5%、102.1%和120.1%,T1与T4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茶果径、果高和体积生长7月中旬~8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Ⅰ),9月之后为生长后期(Ⅱ)。在整个生长进程中,果径、果高和体积值在多数时间内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油茶单果质量、单株产果数和单株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T1比T4单株产果高43.9%。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在3种覆盖材料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6.
投产铁观音茶园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闽东南茶叶主产区完成的19个“3414”设计方案的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投产铁观音茶园氮磷钾施肥指标,包括茶园土壤肥力分级和目标产量、各土壤肥力等级或目标产量下的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和比例、茶园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测土推荐施肥以及施肥时期和方法等5个技术内容。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施用氮磷钾的平均增产效果是 N>K>P,平均经济施肥量为 N 371 kg?hm-2、P2O5101 kg?hm-2、K2O 136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3:0.4,但不同肥力等级或目标产量的经济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碱解氮、Olsen-P 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200 mg?kg-1、45 mg? kg-1和115 mg?kg-1;建立了测土推荐施肥关系式,实现了根据土壤测定计算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研究结果为铁观音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施肥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967.
为了促进茶籽粕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以茶皂素为原料,研究了茶皂素、乙氧基化烷基硫酸纳、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基葡糖苷和苷椰油酰丙基甜菜碱的加入量对茶皂素洗洁产品去污力的影响情况,确定了茶皂素洗洁产品的最佳配方,并对按最佳配方制备的茶皂素洗洁产品的p H值、稳定性、粘度、总活性物含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洗洁产品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6.8%,比国家标准高出1.8%;其p H值在6到7之间(呈中性),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其稳定性能优良,粘度适中;其去污力比市售洗洁精高30%左右。该洗洁产品具有冲洗快捷、起泡力强、泡沫稳定而对人体无毒、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8.
 在植物细胞中咖啡碱的核心合成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即3次顺序甲基化反应和1次核糖水解过程。目前已经从茶树等植物中分离出催化上述甲基化反应的酶,并克隆得到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RNAi干扰和农杆菌介导法等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低咖啡碱饮料作物茶树和咖啡以及能合成咖啡碱的烟草和菊花植株。  相似文献   
969.
攀西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66-7867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西南山茶幼叶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3种植物激素NAA、6-BA和2,4-D,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mg/L,研究在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条件下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态。[结果]单因子诱导西南山茶幼叶愈伤组织形成时,适当浓度的NAA、6-BA和2,年D均能起到显著的诱导效应,以0.5mg/L浓度的2,4-D的效果最好,所形成的愈伤组织黄绿色,疏松,生长状态最好。利于培养,但随2,4-D浓度增高会导致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严重。组合因子诱导时,以NAA 1.0mg/L+6-BA 1.0mg/L的诱导率最高,2,4-D0.5mg/L+6-BA1.0mg/L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最好,利于培养。[结论]该研究为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攀西西南山茶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0.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茎段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方法的正交试验、外植体采集时间和培养基质试验,提出了一种油茶无菌芽培养的新方法:在4,5月份或9,10月份,采集半木质化茎段,清洗后采用75%酒精消毒5 s和0.1%HgCl2消毒10 min的组合进行处理,接种在含有改良MS液体培养基的河沙基质中,新萌发的嫩芽接种至MS固体培养基培养7 d,未污染的无菌芽可用于下一步的组织培养。此方法可有效避免褐化,降低污染率,不需频繁转接,且有效萌芽率高,最高可达9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