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9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71篇 |
农学 | 147篇 |
基础科学 | 22篇 |
94篇 | |
综合类 | 779篇 |
农作物 | 364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6篇 |
园艺 | 73篇 |
植物保护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了解决油茶组培苗根系发生困难的问题,将油茶无菌短枝组培苗分别扦插在运用"0.618黄金水位"原理制作的"黄金杯"和扦插常用的传统营养杯中,两种营养杯中分别填入以1︰1的珍珠岩与草炭的混配基质、细河沙及红心土,就不同营养杯和不同基质处理对油茶组培苗生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的珍珠岩与草炭的混配基质,将油茶无菌短枝组培苗扦插在运用"0.618黄金水位"原理制作的"黄金杯"中,可使油茶组培苗在30天内发生出10.68条/株、平均根长为7.52㎝的根系,其发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2.
103.
不同种类油茶籽油的品质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加工工艺、不同贮藏时间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进而为日后生产上合理选择与控制加工工艺、消费时有效选择与使用油茶籽油提供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依据,以3种油茶籽油——压榨毛油、浸出毛油、精炼成品油为原料,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以及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这3种油在酸价、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折光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均以油酸为主,含量都在74%以上;其次是棕榈酸,含量在13%~14%之间;再者就是亚油酸,含量约在7%~9%之间。三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84%,其中精炼成品油最高,压榨毛油次之,浸出毛油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压榨毛油最高,达76.967%,其次是精炼成品油,含76.646%,浸出毛油最低,为75.06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浸出毛油最高,达9.300%,其次是精炼成品油,含8.000%,最低的是压榨毛油,为7.433%。不同年份生产的油茶籽压榨毛油,在脂肪酸相对含量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对油的品质与贮藏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在分析福建省油茶良种繁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力度、充分挖掘自主选育品种、积极提升现有品种质量、强化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加强油茶良种生产指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对长林系列11个油茶良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45%,平均含油率为37.94%;含油率最高为46.41%,最低为22.8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9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为71%~78.96%,均值为74.82%,标准偏差为2.72%。亚油酸含量在7.02%~14.3%,均值为11.49%,标准偏差为2.59%。棕榈酸含量在8.75%~11.80%,均值为9.94%,标准偏差为0.98%;硬脂酸含量在1.66%~3.79%,均值为2.57%,标准偏差为0.71%。 相似文献
106.
107.
油茶查尔酮合酶和异构酶基因的cDNA克隆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查尔酮合酶和查尔酮异构酶是类黄酮代谢与色素苷代谢的关键酶.以油茶近成熟种子cDNA文库和EST文库为材料,通过分子克隆方法鉴定了1条查尔酮合酶基因全长cDNA和1条查尔酮异构酶全长cDNA.结果表明:油茶查尔酮合酶基因的cDNA含1479 bp,编码412个氨基酸,为目前最长的查尔酮合酶,与其它物种的查尔酮合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进化上高度同源;油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cDNA含899 bp,编码206个氨基酸,与茶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高度同源,但与其它物种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利用DNA分子标志鉴别台湾茶树品种及评估种原之遗传歧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台湾茶树种原之遗传歧异性。本研究由100条ISSR引子申筛选出12条可产生多型性条带明显的引子.这些引子共可产生67个的多型性条带。依据每一种原之分子标志数据进行UPGMA法分群分析结果。可将台湾133个茶树种原区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树群、大叶变种与小叶变种混合群、大叶、小叶及大叶、小叶杂交种混合群及小叶变种群。而主成分向量分析的结果与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亲缘关系树形固结果相符合。台湾茶树种原高比例的遗传歧异度是由台湾的野生茶树所贡献.部分重要栽培种间的相似性仍极高。为了探讨制茶过程封分子级品种鉴定之影响及DNA分子标志应用于咸茶品种鉴定之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类。在制茶过程申封DNA质量之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杀菁过程严重造成咸茶DNA的降解。利用各种类别咸茶与新鲜茶叶(封照)所抽取之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果发现分子量小于1,000bp的ISSR DNA条带表现较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