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801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9篇
  70篇
综合类   658篇
农作物   32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撞击式油茶果破壳装置破壳率低和碎籽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破壳装置。该装置由破壳组件、加料装置、动力及驱动装置、机架等组成。破壳组件主要包括外壳体、转子、叶轮,三者同轴安装,形成破壳空腔,利用转子和叶轮的高速旋转,使油茶果与转子及外壳体内壁发生撞击完成破壳。在运动过程中确保足够大的撞击力从而提高破壳率,采用圆弧面导料板可有效降低碎籽率。以油茶果含水率、主轴转速和导料板安装角度为影响因素,以破壳率和碎籽率为评价指标,对破壳装置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当油茶果含水率约为60%、主轴转速为425 r/min、导料板安装角度为75°时,破壳率可达95.37%,碎籽率可降至4.27%。  相似文献   
92.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3.
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含有和茶叶相似的丰富的内含物质,是一种附加价值很高的茶资源。现就近年来对茶树花在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茶树花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
油用山茶属植物育种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油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文章综述了油用山茶属植物良种选育的研究现状,包括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并对油茶的营养成分、油茶油的加工工艺和油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的现状作了概述.最后展望了非食用山茶植物油作为生物能源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95.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百里杜鹃季节性旅游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景区季节性旅游对景区生态环境、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都会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季节性旅游地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6.
类黄酮是茶树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决定茶叶品质及其健康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C-TOF/MS、qRT-PCR等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积累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果显示,茶树不同器官中,鲜叶中的酚酸、儿茶素和黄酮醇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原花青素含量低但种类多,而在根中则相反。从基因表达差异上看,从鲜叶到茎到根,4CLCHIF3H and F3’5’H表达依次降低。酶学实验显示,从鲜叶到茎到根,DFR/LAR和ANR酶活在鲜叶和茎中无明显差异,而在根中只检测到微弱的DFR/LAR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含量在一叶中最高,芽其次;黄酮醇的含量在一叶和二叶中较高;花青素的含量随着鲜叶发育依次减少。qRT-PCR结果显示,PAL、C4H、CHS、F3’H、 F3''5''H、DFR、LARANR基因的表达与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和黄酮醇积累规律一致。酶学实验显示,随着鲜叶的发育,DFR/LAR的活性依次降低,ANR的活性呈增高趋势,它们的变化与酯型C和EGC含量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97.
类钙调蛋白CMLs(CaM-like protein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钙信号转导蛋白,在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龙井43、福鼎大白茶和黄金芽的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低温处理(10℃和4℃)分析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通过克隆茶树类钙调蛋白CsCML16,分析其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8.
2017年-2018年在安徽省庐江、东至县茶园种植区发现一种茶树新病害——梢枯病,发病症状表现为顶芽枯死,嫩叶叶柄变褐,叶片枯萎.为明确庐江、东至县茶树梢枯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细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细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茶...  相似文献   
99.
为了获得碧云茶树的组培技术,加快其优良品种繁殖速度,2010~2011年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对碧云茶树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当6-BA为2.0 mg/L,NAA为0.2 mg/L时,对碧云茶树芽的诱导和增殖最有利,增殖率可达2.84;其中NAA差异不显著,6-BA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seven Armillari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diseased tea bushes in Kenya using pectic enzyme profiles, PCR-RFLP and IGS-I DNA sequence data.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distinct Armillaria groups. One of these groups resembled Zimbabwean group I ( A. fuscipes ). The second group was phylogenet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A. mellea ssp. nipponica . The third group was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 African isolates examined, but had isozyme patterns, especially of pectin methylesterases (PMEs), similar to those of isolates related to A. mellea ssp. nipponica. Analyses of sequence data suggested that this group is phylogenet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A. hinnulea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