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19篇
  123篇
综合类   790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33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泰州市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泰州市气候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特色农产品区划,总结了高效农业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并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冬枣优良单株果实品质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br#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冬枣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冬枣果实品质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为选择品质优良的冬枣单株(或候选单株)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0项冬枣优良单株的果实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以公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品前6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分值,结合公因子的二维排序图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571%,第1公因子为果实甜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257%,第2公因子为果重及其它内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6.734%,第3公因子为果皮质地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503%,第4公因子为果实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9.091%,第5公因子和第6公因子统称为其它因子;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优良单株前3个公因子的分布情况,可以为冬枣选优提供参照;20份冬枣优良单株及对照的综合排序为:16、22、14、15、18、5、12、17、4、21、1、19、8、10、13、6、2、7、3、CK和20号。【结论】隶属函数法同时考虑到果实品质指标对评价体系的正、负影响,采用该法转化的数据适于进行因子分析;影响冬枣优良单株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是果实甜脆因子、果重及其它内质因子、果皮质地因子、果实外观因子和其它因子;20份优良单株及对照冬枣的综合评价结果为:16、22、15和18号综合品质性状较优,可作为候选单株,结合其它性状进行下一步筛选,其它单株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73.
瓮安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年度、月份、季节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瓮安县1996201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03%。多年平均捕获率为2.70%,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年中在5201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种群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03%。多年平均捕获率为2.70%,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年中在56月和86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分别为3.16%9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分别为3.16%3.21%和3.07%3.21%和3.07%3.16%。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5.
[目的]将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与发根农杆菌瞬间表达渗入相结合,为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方法]构建含gfp基因、CaMV 35S启动子及基于何首乌中芪合酶Fm STS基因序列设计的双链RNA的干扰重组质粒pBIN-35S-正向-反向-GFP(干扰),并将其与空白表达质粒pBIN-35S-GFP(空白)分别导入野生型发根农杆菌MSU440中,转化何首乌无菌苗的叶片,诱导生成毛状根。[结果]双链RNA介导的芪合酶Fm STS基因表达沉默,空白对照组二苯乙烯苷含量为2.18 mg/g,是双链RNA干扰组(0.65 mg/g)的3倍多。[结论]应用dsRNA介导的RNAi能有效沉默何首乌Fm STS基因,芪合酶Fm STS基因是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基因。  相似文献   
76.
崔从光  宋宁  李梅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59-11462
以山东省烟台地区农民创业培训及培训需求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通过问卷及实地调研,研究了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后的基本状况,运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烟台地区农民参与创业培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7.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对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影响较PP333小,花期喷施其适宜浓度为200 mg.L-1和100 mL.L-1。2 500 mg.L-1 PP333处理果点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PP333处理使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变薄、木栓化程度提高,且表皮裂痕增大。  相似文献   
78.
采用土培试验,通过提高土壤生物有效性铜含量,研究不同含量(0、150、500、1 000、1 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铜和丹皮酚的含量、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丹皮酚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当铜处理浓度过高时,则抑制丹皮酚在根系的积累。铜处理后,‘凤丹’根系中丹皮酚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栓皮层和木质部含量较少;而铜主要分布在栓皮层。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根系内不同形态铜进行逐步提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铜处理下铜在‘凤丹’根中存在的化学形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其次是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HCl提取态铜;而丹皮酚主要存在于80%乙醇提取液中。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4种埋干深度对1年生豫楸1号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埋干深度设计4种处理(10、20、30和40 cm),各处理分别选3株平均木,调查其一级侧枝的数量、长度和粗度,测量其胸径、树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4种埋干深度间,1年生楸树的侧枝数量、长度和粗度差异不显著,供试材料以埋干10 cm的平均枝条数和平均枝条粗度最大,埋干30 cm的平均枝条长度最大。各处理间胸径和树高总体随埋干深度的增大而变小,胸径差异呈显著性,树高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差异处理间达极显著,根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随埋干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4种埋干深度对参试豫楸1号的胸径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埋干10 cm时,参试材料的胸径和生物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80.
张浩  叶嘉  杨东  霍扬扬 《湖北农业科学》2012,(3):513-514,517
经调查及整理分析文献资料,初步认定武安国家森林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有14种,分属于9科13属,禾本科种类最多,有4种,其中欧洲入侵植物占主要份额。并对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入侵途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