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7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843篇
林业   1663篇
农学   499篇
基础科学   222篇
  3932篇
综合类   3334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230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332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877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为研究不同梯度氮、磷单独及混合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了青海省门源县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功能群水平地上生物量,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及氮磷比对多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均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添加对禾草类和豆科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磷添加对禾草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磷交互作用对豆科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群落水平上,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氮含量,对植物氮磷比(N∶P)有正效应,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磷含量,对植物N∶P有负效应,植物全磷对N∶P的负效应大于全氮对N∶P的正效应。本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能会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养分含量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逐渐向禾草类发展;此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趋向于受氮磷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62.
充分了解围栏封育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合理制定草甸恢复和利用相关政策、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西藏三江并流区封育2年的高寒草甸的群落样方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比较自由放牧,围封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26.24%和8.94%,但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围封后土壤电导率、盐度和总溶解固体分别下降26.50%,29.03%,30.15%;围栏内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盐度、总溶解固体、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下生物量与硝态氮、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围栏外地下生物量与介电常数、体积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2年短期围封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改善,可以作为应对草甸退化的干扰手段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综述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草地碳汇和家畜生产减排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碳汇、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草地固碳减排的贡献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
65.
ObjectiveTo evaluate agreement between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e′CO2) and PaCO2 with sidestream and mainstream capnometer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nesthetized rabbits, with two ventilatory strategies.Study designProspective experimental study.AnimalsA total of 10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ighing 3.6 ± 0.3 kg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MethodsRabbits anesthetized with sevoflurane were intubated with an uncuffed endotracheal tube (3.0 mm internal diameter) and adequate seal. For Pe′CO2, the sidestream capnometer sampling adapter or the mainstream capnometer was placed between the endotracheal tube and Bain breathing system (1.5 L minute–1 oxygen). PaCO2 was obtained from arterial blood collected every 5 minutes. A time-cycled ventilator delivered an inspiratory time of 1 second and 12 or 20 breaths minute–1.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was initially set to achieve Pe′CO2 normocapnia of 35–45 mmHg (4.6–6.0 kPa). A total of five paired Pe′CO2 and PaCO2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each ventilation mode for each capnometer. Anesthetic episodes were separated by 7 days. Agreement was assessed using Bland-Altman analysis and linear mixed models; p < 0.05.ResultsThere were 90 and 83 pairs for the mainstream and sidestream capnometers, respectively. The mainstream capnometer underestimated PaCO2 by 12.6 ± 2.9 mmHg (proportional bias 0.44 ± 0.06 mmHg per 1 mmHg PaCO2 increase). With the sidestream capnometer, ventilation mod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e′CO2. At 12 breaths minute–1, Pe′CO2 underestimated PaCO2 by 23.9 ± 8.2 mmHg (proportional bias: 0.81 ± 0.18 mmHg per 1 mmHg PaCO2 increase). At 20 breaths minute–1, Pe′CO2 underestimated PaCO2 by 38.8 ± 5.0 mmHg (proportional bias 1.13 ± 0.10 mmHg per 1 mmHg PaCO2 increase).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Both capnometers underestimated PaCO2. The sidestream capnometer underestimated PaCO2 more than the mainstream capnometer, and was affected by ventilation mode.  相似文献   
66.
为控制汽油机的冷起动HC排放,开发了一个活性炭吸附器,用于吸附车用汽油机冷起动阶段排放的HC。吸附材料采用煤质蜂窝状定型活性炭块,吸附器外表面用薄钢板焊接封装,整个吸附器串接在排气管上。进行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实验,测量起动后200s内的HC排放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却水温度为20U、40℃、60℃和85℃时,活性炭吸附器对HC的吸附率分别达到86.64%、70.34%、79.69%、77.45%。  相似文献   
67.
为了验证用CO2替代部分O2进行转炉氧化提钒的可行性,在实验室进行了CO2-O2混合喷吹提钒模拟实验。结果显示C的氧化量与C的氧化速率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V的氧化量随C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CO2含量为20%与纯O2对C、V的氧化量接近;纯O2喷吹时C的氧化量为34.56%,V的氧化量为96.85%;CO2含量为20%混合气体喷吹时C的氧化量为36.83%,V的氧化量为93.29%;以V的相对氧化量与C的相对氧化量的比值(ΔV/ΔC)来衡量提钒保碳能力,CO2含量为20%的最终ΔV/ΔC为5.96,CO2含量,40%、60%、80%的最终ΔV/ΔC均小于3.8;反应前期,V的氧化速率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反应后期V的氧化速率随C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8.
高氨氮厌氧消化液后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BR-絮凝沉淀-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高氨氮厌氧消化液的后处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4516 mg·L^-1时,SBR出水COD可降为1752 mg·L^-1,去除率达到61.2%;絮凝沉淀出水COD浓度为1189 mg·L^-1,去除率为32.1%;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出水COD浓度分别为452和216 mg·L^-1,去除率分别为61.7%和52.7%.当进水NH3-N浓度2162 mg·L^-1时,SBR出水NH3-N浓度降至13.8 mg·L^-1,去除率为99.4%,NH3-N主要在该段去除.整个组合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和99.9%,达到了很好的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生物质资源高压连续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近中试规模的生物质资源高压连续输送装置,通过将生物质资源与水混成浆料的方法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压连续输送、浆料的固含量可达10%(wt)以上,压力可达40MPa,最大浆料供应量为2.4L/h。  相似文献   
70.
柴油机燃用菜籽油植物油的短期耐久试验证明了植物油可作为一种代用燃料,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试验后观察试验柴油机的主要零部件可看到:燃烧室的表面有大量的积碳、喷油器结焦、气门黏滞、缸套轻微刮伤等现象.这导致了柴油机性能的下降、油耗的升高和经济性的下降.其中,喷油器结焦和气门黏滞是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