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562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227篇
  419篇
综合类   996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水曲柳天然林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样地水曲柳天然林的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和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了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龄为43a的水曲柳天然林乔木层地上部生物量为135.749 t/ha,其中干材为79.891 t/ha,干皮为13.191 t/ha,大枝(未着生叶)为23.961t/ha,小枝(着生叶)为12.830t/ha,叶为5.877 t/ha;乔木层地上部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4.539 t/ha·a,其中叶为1.519t/ha·a,仅次于干材;近期(5a)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8.390 t/ha·a,其中叶为4.012 t/ha·a,是器官之中最高者;地上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因器官、元素而异,但尤以叶的含量最高。根据分析结果,从植物营养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发展针叶树为主的“栽阔养针”的观点,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不同光环境对葡萄幼苗光合产物分配与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一年生京玉葡萄幼苗 (VitisvineferaL .cv .Jingyu)为试材 ,利用光合测定仪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比较研究了自然光环境和遮阳环境下生长的葡萄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生物量分配、光合产物分配与转化等方面的差异。与对照相比 ,遮阳环境中生长的葡萄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偏低 ;叶片和茎的生物量比较高 ,根和新稍的生物量比较低 ;其光合产物分配较多流向叶片和茎 ,而向根的分配随遮阳程度的加深明显降低 ;分配到各部位的光合产物的转化利用情况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4.
为了提高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生态和景观质量,该研究以云龙山侧柏人工林为对象,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仪对2个样地不同土层深度细根的形态参数、比根长、根长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细根直径随根序等级的升高而增加,细根长度、比根长、表面积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细根体积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2)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细根长度、比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均表现为表层高于底层,东坡高于西坡的规律;(3)单位面积上细根的生物量随根序的升高而增加,而根长密度则明显下降;表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都要高于底层,东坡高于西坡。  相似文献   
75.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发展阔叶树种造林,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桤木×杉木混交林各模式林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林分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由高到低为:行间混交、行带混交、株间混交、杉木纯林,以行间混交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分别为68.66(t/hm2)和6.86(t/hm·2a);混交林各经营模式的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能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76.
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积水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积水深度对芦苇个体茎粗度、节间长度、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表积水深度的增加芦苇平均茎粗度变大,节问变长,节数减少。(2)在不同积水状况下,芦苇地下茎形态变化明显,3种积水类型平均茎粗度排序为常年干旱〉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的节间长度较长,节数最多;常年干旱次之,但节数少;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细、节间短、节数多。(3)土壤积水类型,芦苇地下茎与须根的比例差异很大。常年干旱苇田芦苇地下茎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的91.84%;季节性积水苇田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54.95%;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45.13%。(4)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个体生长有很大影响。表现为常年干旱苇田的芦苇个体粗大,密度过稀。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生物量最高,但密度较低。而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粗度小,但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7.
基于GIS的秦岭火地塘森林景观生物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格网取样法获得研究区样点基本环境要素数据及样点单位面积生物量数据;以环境要素数据为自变量,样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因变量,采用二元四次多项式建立趋势方程并生成立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因素及其组合对森林景观生物现存量影响显著,森林植被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它干扰因素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8.
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陕西镇巴县巴山木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1)该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55.56%,叶3.40%,枝9.51%,鞭8.70%,蔸20.77%,根2.06%;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年龄的分配1~5年生的分别为19.0%,5.2%,5.4%,4.3%,8.9%,6和7年生的14.6%,8和9年生的18.2%,10a及以上的24.4%;地下部生物量在各土层中的分配是0~2cm的12.9%,20~40cm的43.1%,40cm以下的44.0%.(2)3年生及以下幼龄竹和8年生及以上老龄竹的平均秆重低于标准秆重,4~7年生竹的高于标准秆重.(3)随着竹子幼龄-中龄-老龄的年龄变化,单分株叶构件的绝对重量及其与秆重的比值皆有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9.
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更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不同行状间伐试验,并在采伐迹地进行云杉幼树更新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落叶松纯林经过行状间伐,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持水力增强,增幅为4.4%~16.7%.不同更新行数试验的云杉幼树年均高生长量、冠幅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总生物量大小变化明显,伐2行栽1行型与全光对比分别减少了27.4%、12.7%、21.7%、4.1%,而伐3栽2型分别增加了3.6%、0.8%、4.3%、15.8%.伐后保留带落叶松的生长得到了促进,2 a后落叶松的胸径、单株材积都比同龄落叶松纯林大,伐2栽1型与伐3栽2型增幅分别为2.7%~8%、4.6%~16.7%;高生长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