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336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11篇
  364篇
综合类   1537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potential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nure and biological waste (BW) can be minimised at a profit by recycling plant nutrients in the food chain. Current large-scale livestock production, epizootic diseases and increasing globalisation increase the need for biosecurity,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to the food chain. Arable use of manure and BW can inadvertently spread infectious diseases; opinion differs concerning the risk levels. To obtain general acceptance for arable use, a hygienically safe end-product is need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reatment alternatives for co-treatment, i.e., mixture before treatment of manure and BW. Composting,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ammonia treatment are the three options given.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is also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Suitable treatment methods must combine biosecurity aspects with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nutrient recycling aspects to create a beneficial whole-farm approach.  相似文献   
22.
黄脊竹蝗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 Tsa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黄脊竹蝗是竹林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它食谱广、取食量大、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因而造成损失非常严重。黄脊竹蝗在所有分布地区均为1年1代,以卵在土表下1~2cm深的卵囊中越冬。在我国从南到北于4月中旬到6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5龄,平均每龄龄期约10d左右。传统方法对竹蝗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人们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加大,农药防治竹蝗逐渐向无公害型转化。生物防治技术也应用到竹蝗的防治中来。从发酵人尿中提取活性成分,合成引诱剂对黄脊竹蝗的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为黄脊竹蝗的防治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王有乐  雷兴龙  王亚变  杨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4-5296,5300
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类可利用好氧反硝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与传统的细菌缺氧反硝化脱氮相比,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发展好氧脱氮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好氧反硝化菌间歇曝气法、酸碱指示剂法、呼吸抑制剂法、选择性培养基法、滴加试剂法、极限稀释法和综合筛选法等筛选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在对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nifA产物研究的基础上已建立了固氮基因调控的模型。固氮基因(nif)的表达受氮调节系统ntr和nifAL操纵子的两个系统的调控。本实验将固氮基因nifHDK启动子、aphA-6基因和rbcL3’构建aphA-6基因表达盒,克隆到pSK.KmR载体,将其转入到大肠杆菌中验证nifHDK启动子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只有在转入外源nifA基因时,nifHDK启动子才具有转录活性,aphA-6基因才能表达。验证了NifA蛋白和σ54因子是固氮基因的正向调节蛋白,为下一步固氮生物工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选育的杂种酸模97-1新品系与原杂种酸模鲁梅克斯k-1比较,97-1品系叶长生长1.5 cm /d,原品系0.96 cm /d;叶宽分别为0.441 cm /d、0.336 cm /d;茎生长分别为7.71cm /d、4.73 cm /d。观察结果表明,97-1品系生长速度快,在叶长、叶宽、生物学产量上明显高于原品系,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7.
甘蔗黑穗病菌拮抗菌HAS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鉴定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的归属,并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得到1 533 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学特征:菌体为短杆状,能运动;革兰氏阳性反应;3%KOH溶解性实验呈阴性反应;有鞭毛,鞭毛周生;芽孢中生,椭圆形,孢囊稍膨大,初步将该菌株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对引起甘蔗和其它作物病害的多个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据此,可将分离的菌株HAS确定为对甘蔗黑穗病菌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8.
富贵竹内生细菌群落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富贵竹中广泛存在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内生细菌群落。从 4个品种富贵竹茎叶中分离出 6 4个内生细菌 ,以烟草过敏性反应和半叶接种法测定其内生细菌中有 2 2个菌株具有潜在致病性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内生细菌中有 2 5个菌株对 6个病原真菌具不同拮抗作用 ,其中分别有 16个、5个、4个菌株对 1种、2种和 3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有 16个菌株可刺激水稻或绿豆生长 ,具有刺激生长作用的混合菌株还可促进富贵竹生根。  相似文献   
29.
蔡勇  肖启明  杜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08-5710,5743
随着烟草生产向无公害发展,黑胫病作为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生物防治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就其育种、生防菌、寻找抗病基因、筛选细胞突变体,诱导抗性和轮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在室外条件下调查了野燕麦、节节麦、雀麦、鹅观草、野大麦和小麦等小麦吸浆虫几种主要禾本科寄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和后期,这几种寄主的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别,从根、茎、叶等组织器官上可以将它们区分开。同时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长、分蘖、单穗结籽数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