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7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1215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292篇
  3055篇
综合类   1448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784篇
畜牧兽医   398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股份制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许春霞,周存旭,路振广,韦彦学(河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河南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初步治理水土流失3.24万km2,治理程度达53%。在治理初期,治理形式多以乡、...  相似文献   
112.
在旱作梯田上,田面和地坎的主体蒸发效应,使靠近田埂的农作物因土壤水分不足而生长受抑的现象普遍存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植物群落中物种在自然资源利用上的时空异质性,配置以泡桐作建群种、以紫穗槐为附属种的主防风林带和以山楂或紫穗槐组成为副防风林带,可充分占有生态位,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在中沟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梯田上配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可显著降低于热风危害,提高光能利用率13.1%。提高土壤(0~80cm)含水量11%,减少梯田埂坎冲蚀量87.5%,使土地生产率由2400元/hm2提高到4725元/hm2。  相似文献   
113.
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调查郭玉梅,张庆伟(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县718000)寇俊峰,武哲(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榆林沟流域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65.8km2,其中沟谷地占51.13%,沟间地占48.87%,主沟道长1...  相似文献   
11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高荣乐(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一、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黄河流域坡地修成梯田的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述及可考证的是在明清两代。古代农民在坡地耕作中沿等高线留地界使坡面逐步形成阶梯状,这是黄河流域梯田最早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5.
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就近年来国内有关植被盖度对降雨能量、降雨截留、土壤入渗、初损降雨量、径流量以及泥沙量的影响做了综述;分析了理研究中不足之处,并就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25-28
<正>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区12个县(市),总人口321万,农业人口283万,总土地面积4.36万km~2.榆林地区以长城为界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8%,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99mm.区情特点是:经济相对落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资源极为丰富,是国家重点开发、可持续利用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大量事实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充分说明了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并防止山区水旱灾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8.
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3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军事、交通、环境、林业等多种领域。如果地面遥感监测系统能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得到充分应用,将使部分监测工作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就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效益评估、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9.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This study compared soi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natural grassland and recently abandoned rice field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ose variables that might explain the observed increase of Camponotus punctulatus anthills in abandoned rice paddy fields from Northern Argentina. Mainly due to a reduction of macropores and mesopores, overall porosity decreased by around 6% and bulk density was about 7% greater, in the 0- to 10- and 10- to 20-cm layers of the abandoned rice fields.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from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29% and 41% respectively for the 0- to 20-cm horizon) during cultivation but decreased (38% and 24%) 2 years after the last rice harvest. Forty percent of natural grassland-organic matter and 30% of abandoned rice-organic matter mineralized in less than 2 years. There was a different community structure between the abandoned rice fields and the undisturbed natural grassland and only a 20.6% (i.e. only 19 species from a total of 92) overlap in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abundance of macrofauna was greater in abandoned rice fields (2,208 individuals m–2) in comparison to natural grasslands (288 ind m–2) due to higher densities of small earthworms and Camponotus punctulatus ants; however, the Shannon index showed lower values in comparison to natural grasslands. Earthworms and C. punctulatus in the abandoned rice fields showed a change in their 13C signature indicating a switch in diet from natural grassland organic matter (C4) to organic matter from rice (C3).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s of rice cultivation practices did not seem to produce any physical or trophic limitations to recolonization by the macrofauna. It seems that changes in overall soil conditions have favored a change in the construction behavior of C. punctulatus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population increases, could explain the explosion in number of anth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