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Some changes in color and morphology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larvae were observed when infected with Metarhizium (Metsch.) Sorokin MS01. Paraffin sections show the spores of MS01 attached to the cuticle of A. glabripennis larvae at 24 h post inoculation (hpi). At 36 hpi, the conidium germinated and penetrated through the cuticle. After 48 h of inoculation, the endocuticle was disintegrated and the germ tubes passed through the epithelial layers into the hemocoel and multiplied, and then invaded the tissues near the penetration point, such as the fat body, muscle, tracheal tissue, malpighian tubule, alimentary canal, etc. The infected larvae were dead and most tissues and organs were infected and disintegrated with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mycelium for 3 days. The hyphae emerged through the cuticle and formed a hyphal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ad insect and the conidium emerged five days after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32.
光肩星天牛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被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本文主要从光肩星天牛的常规检疫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检疫除害处理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光肩星天牛的检疫检验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植物源杀虫剂,实现安全和绿色储粮,分别以甲醇冷浸法、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对水菖蒲Acorus calamusL.根茎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采用药膜法研究了水菖蒲提取物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冷浸法、SFE-CO2对水菖蒲根茎的提取率分别为9.44%和5.51%。水菖蒲两种方法提取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均具较强触杀活性,并且对谷蠹成虫的触杀活性均明显强于其对玉米象成虫的触杀活性,其中,甲醇冷浸提取物比SFE-CO2提取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具有更强的触杀活性。对谷蠹成虫,甲醇冷浸提取物、SFE-CO2提取物处理4 d后的LD50分别为22.98μg/cm^2和33.94μg/cm^2;对玉米象成虫,其相应的LD50分别为159.89μg/cm^2和394.35μg/cm^2。  相似文献   
134.
光肩星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肩星天牛是糖槭、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通过测定6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并应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得出光肩星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引起的;另外,根据距离干基部的不同位置划分为3个高度,得出不同高度的虫口数量在1%水平达显著差异,且2m以上的虫口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5.
花绒寄甲防治甘肃省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嘉峪关地区受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以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为研究对象,设置释放卵卡、成虫、卵卡和成虫3种不同的防治方案,对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进行生物防治,2个月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混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3. 24%,远远高于对照组和释放成虫组、卵卡组。树木解析结果证明了混合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天牛幼虫的减少率平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的树干上,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1/7,产卵刻痕密度为0.57个/株;对照组树干中,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50%~60%,产卵刻痕密度为2.0~2.2个/株。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成虫产卵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驱避作用。因此,这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虫口密度的有效控制及降低其对林木的危害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光肩星天牛在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肩星天牛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危害大、防治困难,以幼虫钻蛀树木主干,在树体内蛀食长达22~23个月之久,使树木长势衰弱、枯死,使用价值降低。寄主主要包括杨柳科(Salicaeeae)、槭树科(Accraceac)和榆科(Ulmaeeae)等的几十个树种。主要分布在33°—40°N、103°—110°E之间的广大地区,在新疆仅分布于伊宁市、新源县塔勒德镇、巩留县巩留镇、焉耆县大渠乡、和静县、博湖县博湖镇和查干诺尔乡、阿克苏市、新和县,全疆发生总面积为517.67 hm2。应用综合分析法对其扩散蔓延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是新疆重要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其风险值R=2.28,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8.
在新疆焉耆县的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域营造了4种混交试验林,以观测研究不同混交林(纯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树种混交林比纯林对黄斑星天牛危害的抗性强;在几种混交林中新疆杨与箭杆杨混交林抗虫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在 25℃恒温条件下, 分别用大豆叶片、 玉米花丝、 玉米叶片、 水稻叶片、 棉花叶片、 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雌成虫产卵比例、 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 棉花叶片、 大豆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 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 玉米花丝、 大豆叶片、 向日葵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 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 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 大豆、 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 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0.
丹东地区越橘园铜绿丽金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丹东越橘园铜绿丽金龟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铜绿丽金龟1a发生1代,以3龄幼虫迁至40~70cm的土层越冬。翌年4月间迁至耕作层活动危害,5月间老熟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每日出土活动的时间一般在日落前1h开始,接近日落到日落后1h群集于越橘树上啃食嫩芽、幼叶和花朵。成虫具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