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1012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66篇
  104篇
综合类   2295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555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59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水环境中光化学降解及微囊化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吡唑醚菌酯在0.80~10.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吡唑醚菌酯在不同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去离子水、自来水、池塘水、饮用纯净水和河水;在H2O2 0.03~7.94 mmol·L-1内,光解速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7.94 mmol·L-1时是吡唑醚菌酯单独光解的1.14倍。2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在2.00、4.00、10.00 mg·L-1浓度下,紫外光照射132 h的光解率低于57.90%,表明微囊化明显降低了吡唑醚菌酯在水中的光降解速率。研究结果将为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和评估其在水体中的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饮茶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东联 《茶报》2004,(4):20-21
饮茶能降低血脂,是与茶叶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有关,这类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用茶多酚进行提炼、氧化、聚合,可转化成茶色素,其生化反应是以儿茶素的聚合物为主体,最主要有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由于各种组分的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监测分析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敏感性水平。【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海南省8个火龙果种植市(县)采集到的59株火龙果溃疡病菌的EC50值,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范围为0.2540~2.2233μg·mL-1,EC50均值为0.9841μg·mL-1;以58株菌株EC50连续性正态分布时的均值0.9627μg·mL-1作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均对吡唑醚菌酯表现为敏感;除乐东和白沙地区间敏感性差异显著外,其他地区间敏感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对吡唑醚菌酯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94.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毁灭性土传病害,其中 4号生理小种(Foc4)能感染几乎所有的香蕉品系,危害最严重。SMART在线软件分析myosin-1基因具有肌球蛋白马达蛋白(myosin motor domain, MMD),肌动蛋白尾结构TH1(myosin tail)和 Src家族同源结构域SH3(src homology domain 3),与禾谷镰刀菌中氰烯菌酯靶标基因myosin-5具高度的蛋白同源性,相似性高达83%。利用Split-marker基因重组技术获得Foc4的myosin-1基因敲除突变体,Δmyosin-1突变株丧失了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菌丝生长缓慢,产孢量减少且孢子畸形,对香蕉致病力严重下降,证实myosin-1是氰烯菌酯在Foc4中的作用靶标基因。外施靶向myosin-1体外转录的dsRNA,能抑制菌丝的生长,降低菌丝活性;菌丝膨胀扭曲分枝增多,出现典型的球状结构,与氰烯菌酯处理后的表型一致。在盆栽活体人工接种实验中,体外施用dsRNA可以明显抑制枯萎病外部症状的发展,推迟发病时间,赋予寄主抗性,结果说明体外施用dsRNA可以作为新型杀菌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综上,myosin-1基因作为氰烯菌酯在Foc4中的靶标基因具有高度的序列保守,在调控菌丝生长发育,产孢以及致病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外施dsRNA具有防治香蕉枯萎菌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系统地研究对比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烟丝、卷烟、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情况。[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从烟丝到卷烟再到卷烟主流烟气的转移率情况,并建立转移模型。[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从烟丝到卷烟的过程中转移率较高,在99%以上;而从烟丝或卷烟转移到卷烟主流烟气的比例很低,在0~9.78%,平均转移率最高的是氟氯氰菊酯,其次是顺式氯氰菊酯,转移率最小的是氯菊酯。经过8个验证样品对所建立的转移模型的验证试验表明,通过转移模型所计算出来的含量结果与通过试验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下,表明所建立的转移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可为烟叶生产中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8个稗草种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生理基础。基于药后25 d干质量GR50(抑制杂草干质量50%所需药剂剂量)的聚类结果显示:对噁唑酰草胺来说,稗草为敏感种群,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对氰氟草酯来说,西来稗为敏感种群,而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稗属不同种群间对2种芳氧苯氧甲酸类除草剂存在明显的差异敏感性。从保护酶活性分析,随着噁唑酰草胺或氰氟草酯处理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无芒稗、西来稗和稗茎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相同剂量下敏感种群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不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敏感种群上升或下降幅度均低于敏感种群,至处理结束时,不敏感种群的酶活总体高于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不敏感稗草种群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小、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可能是其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上海惠光环境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5%唑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橘红蜘蛛的药效、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唑螨酯悬浮剂对柑橘红蜘蛛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柑橘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1500~1000倍液(ai:33.3~50mg/kg)。  相似文献   
998.
茶树油清除豇豆农药残留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茶树油清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效果,该试验选取豇豆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和水溶性茶树油等清洗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豇豆内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农药清除率。供试7种农药中,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和速灭威在豇豆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395、1.690、6.524、10.719、0.160、12.104和23.057mg/kg。茶树油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油具有清除残留在豇豆中农药的能力,清除效果随茶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清除有机磷类农药效果较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茶树油比去离子水、市售果蔬农残清洗剂清除农药残留效果显著,同时,相同浓度的水溶性茶树油比相应茶树油清除农药残留能力强。0.8%水溶性茶树油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水胺硫磷80.48%,马拉硫磷94.54%,三唑磷82.79%,毒死蜱84.58%,氧乐果72.20%,氯氰菊酯80.51%,速灭威72.21%。通过研究结果可知,茶树油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果蔬清除剂。  相似文献   
999.
2年生三尖杉生长和2种酯碱种源变异及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幼龄收获阶段生长、干物质积累和药用成分等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并为福建明溪选育出多个药用优良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淳安和安吉等3个地点开展种源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三尖杉树高、地径、分枝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枝、叶药用成分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变异。三尖杉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分化可较多地归因于长叶和短叶类型间的差异。较之于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其种源间分化也较大。除种源效应外,栽植地条件对三尖杉生长影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叶片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小,而枝条2种酯碱质量分数差异却较大,且长叶类型枝条的2种酯碱质量分数均值高于短叶类型。相关分析发现,种源干物质积累量和枝叶2种酯碱质量分数较多地受其产地经度的控制,而与产地纬度的相关性较小。根据福建明溪点的测试结果,以枝叶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产量为选育指标选择出福建武夷山、柘荣等优良药用种源。表8参14  相似文献   
1000.
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 μg/mL 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 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 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 h 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 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 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