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止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介绍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自然概况,分析近年来该区域植被退化、水资源减少、土地沙化等环境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黑河下游的地表水径流减少,其次是人类活动的破坏。提出了协调管理全黑河流域水资源、采用科学的节水措施这一控制额济纳绿洲环境继续恶化的治理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82.
李永平  兰平岩 《草原》2007,(8):70-72
额济纳到古居延,绝非方位的转移,而是心灵以另类方式的一种苦旅,是思绪嵌入时空隧道不停跋涉,但许久也找不到它的尽头。是思想的贫血,还是知识的匮乏,抑或古老的居延所承载的历史太厚重太博大?以至于我们竟像迷途的羔羊,不知所终!  相似文献   
83.
沙枣的落叶是额济纳蒙古族牧民传统利用的饲料资源。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沙枣的落叶含有丰富的可作为饲料利用的营养物质 ,具有重要的饲用意义 ;沙枣在额济纳民族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4.
《内蒙古林业》2012,(10):47-47
近日,中国森林公园发展30周年纪念大会在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召开。会上,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30家"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名单,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名列其中。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于200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总面积5636公顷,是以胡杨林为景观主体,柽柳  相似文献   
85.
钱学森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新的思维来对待沙漠,在广阔的沙漠中建立起可产生上千亿元产值的大事业。"钱学森院士说:"我对沙产业的认识,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开始参加火箭、导弹发射试验,发射场在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额济纳旗附近的戈壁。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戈壁。从前书本的知识使我觉得戈壁只是一片荒漠,什么也没有,实际一看,则不是那样。动植物很多,而且是在其它地方不易看到的。"钱老说的发射场,在内蒙古境内的额济纳河边。  相似文献   
86.
在对额济纳“小生物圈”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对“小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提出了新的观点 ;对“小生物圈”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 ,提出了以水利建设为中心 ,以完备的防护林体系为前提 ,以畜群草库伦为主要内容的“小生物圈”建设模式。旨在为额济纳荒漠草场的整治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额济纳绿洲是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的一片荒漠绿洲,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河冲积平原上。历史上额济纳绿洲天然植被自繁自茂,然而近40a来绿洲面积不断缩小,境内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呈逆向演替的恶化趋势。本文就此分析其恶化成因,提出四种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途径,试图恢复起可持续利用的、健康发展的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带动当地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8.
基于生态需水配置的额济纳绿洲恢复方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简要分析额济纳地区水分-绿洲驱动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额济纳地区未来供水条件,并从生态系统的需水机理出发,提出了基于生态功能考虑的干旱区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以《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提出的分水指标和生态恢复水平为依据,综合考虑绿洲规模和生态功能之间的竞争关系,以生态需水为主要配制指标,提出了近期2010年额济纳绿洲的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89.
额济纳盆地1977~2005年景观格局演化及其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额济纳盆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结构不合理和回复力较低导致其始终处于退化之中,对黑河输水量变化的响应具有滞后和延迟效应;(2)灌木物种生态型的多样性较高,使得灌木林对水分变动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在快速退化后保持相对稳定;(3)草本植物对水分变动的响应十分敏感,草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受黑河输水量影响最为显著;(4)沙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单个沙丘的规模增大,与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但强度持续增大的趋势相一致;(5)水域和干湖盆的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波动特点,主要受黑河向盆地内的输水量与输水方式控制。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额济纳绿洲滴灌棉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滴灌后形成的湿润区在平行于毛管方向上较大 ,垂直于毛管方向上较小。紧靠滴头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随着离滴头在各个方向上距离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苗期和吐絮期棉花生长主要消耗土壤水 ,滴灌前土壤水分可分活跃层、较稳定层和缓慢变化层 ,滴灌开始后 ,土壤水利用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减小 ,土壤水分活跃变化层下移。所有水分收入均用于棉花蒸腾和棵间蒸发 ,且随着灌水量增加 ,耗水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