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89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1篇
  27篇
综合类   1265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40篇
植物保护   4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以青杨人工林为施肥研究对象,设置3种肥料和3种不同施肥方式,研究施肥对青杨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对青杨高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磷酸二铵1∶1混合穴施,2年最大生长量为2.47 m;对青杨胸径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肥料放射沟施肥法,2年生长量最大为3.86 cm;各处理对青杨冠幅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青杨人工林最佳施肥方式是复合肥放射沟施法。  相似文献   
72.
73.
张耀  潘秋波  杨强  李建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605-2606
瓜藤天牛在平湖市1年发生1~2代,主要为害2年及2年以上的杜瓜,表现为幼虫蛀食藤蔓木质部,以幼虫在杜瓜枯藤中越冬。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抓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即在杜瓜收获后需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残留的枯藤,降低越冬基数;在卵孵盛期—低龄幼虫盛期,适时用药、合理选用药剂,开展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4.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信息素诱剂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增强型诱芯和F1型诱剂2种相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复合型诱剂、以及不同类型的FJ-Ma-02型植物源引诱剂为研究材料,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APF-Ⅰ型诱芯的诱捕量为F1型和FJ-Ma-02型诱剂的2.18倍和7.62倍,F1型诱剂诱捕量为FJ-Ma-02型诱剂的3.50倍,3者之间差异显著;APF-Ⅰ型诱芯的周诱捕量一直高于各处理,并且高峰期后的诱集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数量,这说明,APF-Ⅰ诱集效果最好且稳定,最能反映林间天牛的种群动态。因此认为,复合型诱剂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并且APF-Ⅰ型诱芯优于F1型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5.
近几年周边地区时常有天牛危害,林农经常问及天牛防治方法,笔者根据工作中防治天牛的经验,对使用过且可行的方法和被害树挽救方法进行整理,个人分析其优缺点、注意事项、存在问题和适应情况,以期能为防治天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6.
咖啡虎是金银花的重要蛀茎性害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7.
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寄生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的寄生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室内测定桑天牛卵啮小蜂寄生后桑天牛卵内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桑天牛卵内的蛋白质图谱变化顺序被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生改变了,尤其是前3d的蛋白质条带变化比较显著,寄生1d的桑天牛卵内比未被寄生的卵内多出3条谱带,分别为200kD、170kD和150kD,到寄生2d时又一起消失了;与此同时又新出现1条小于43kD的蛋白质带,该带到第10天时仍然存在;这表明前3d是寄生作用的关键时期,出现一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78.
为全面掌握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各虫态的发育情况,显微镜下观察桑天牛卵啮小蜂的胚后发育,并采集图像。桑天牛卵啮小蜂卵期只有1 d,寄生桑天牛卵2 d时可见初孵幼虫,体小透明,卵圆形,淡黄色;寄生3~5 d时,幼虫逐渐变长呈梭状;寄生6~10 d时,体中部膨大尾部渐尖,分节明显,共13节;寄生15 d时,体色逐渐变白,体内已呈黑色;20 d时开始化蛹。雌蛹体长1.80~3.70 mm,雄蛹体长1.60~2.80 mm,预蛹乳黄色,近椭圆形。寄生30 d时,腹部、头部均变黑,触角展开,即将羽化成蜂。  相似文献   
79.
通过采取不同方式处理插穗、不同扦插密度、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以及使用不同生长调节剂等进行试验,研究了小青杨在青海高原的繁育技术。结果表明;小青杨在苗期生长速度较快,生长优势显著;吲哚乙酸对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萘乙酸对苗木生根数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