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47篇 | |
综合类 | 39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山西平朔露天矿投产近30a,长期矿山生产造成了植被大面积破坏。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快速监测矿区植被覆盖特征,对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2013年多时相Landsat数据,分析NDVI、NDWI和植被差值指数RNDVI,评价研究区植被长势和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27a来研究区生长季NDVI均值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剧烈变化集中在无、中等和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质量以改善为主,改善和退化面积分别为110.26、46.10km2,其中显著改善和严重退化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75%和21.26%;长期复垦的人工植被生长状态优于自然植被。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矿区复垦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矿区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环境质量,为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及复垦土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为研究区域,采集8个样地土壤样品[方法]利用酸消解法,测定了其中8种重金属Cr、Ni、Cu、Zn、Pb、As、Hg和Cd的全量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样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标准值;不同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为P_(As)P_(Cu)P_(Cr)P_(Zn)P_(Ni)P_(Cd)P_(Pb)P_(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318~0.389,土壤达清洁水平;各样地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为E_(As)E_(Cd)E_(Cu)E_(Ni)E_(Cr)E_(Pb)E_(Hg)E_(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93~12.65,属于轻微生态风险。KMO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结果显示明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中的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可能存在共同来源[结论]As、Cd和Ni是复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元素,它们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以及复垦模式变化,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复垦基质本身的含量及煤矸石堆垫、淋溶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红沙梁露天煤矿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水土流失的分布及成因,根据项目所在地(酒泉市)的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布局。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露天煤矿地质素描新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这种方法应用的好坏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地质素描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地质素描方法的应用与推广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还将新方法与传统素描方法进行了对比,希望对地质素描法的创新与改进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6.
植被重建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土壤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重建是治理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生物措施,研究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筛选适宜排土场边坡生长的植被模式的重要条件。选取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治理15年的排土场边坡中4种植被重建模式(自然恢复地、草地、灌木林、乔木林),采集270个土壤剖面(0~100 cm)样品,研究不同重建模式下SOC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模式显著影响剖面SOC、TN含量及分布(p0.05),0~10 cm和10~20 cm SOC、TN均呈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恢复地,20 cm以下各土层SOC、TN虽然也表现相似的特征,但差异随土层深度增加越来越小。(2)剖面SOC密度和储量表现为原地貌区治理排土场新建排土场。经15年植被重建后,排土场边坡表现出巨大的固碳能力,1 m深度的林地和草地碳储量分别增加了5.38、11.85 t hm-2,但仅原地貌水平的1/2和3/5。(3)林地和草地的固碳速率分别为35.87、79.01 g m-2a-1,草地的固碳速率是林地的2.2倍,从土壤固碳及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考虑,建议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重建优先选择草地,其次灌木。 相似文献
57.
基于CT分析露天煤矿复垦年限对土壤有效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全黄土母质覆盖的不同复垦年限(0、20、23 a)以及原地貌的土壤进行分层扫描成像,并利用Photoshop和Arcgis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排土和复垦对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分析了排土场重构土壤大、中和小孔隙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地貌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大,其次是复垦23和20 a的土壤,排土后未复垦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小。采矿和排土等活动由于大型机械压实作用降低了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尤其是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度;土地复垦对增加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程比较缓慢。采矿和排土等活动对表层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要高于底层土壤。该研究可为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的优化与土地复垦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露天煤矿开采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成因,划分了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和预测时段。介绍了该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得出了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预测的结果。通过分析.揭示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其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