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0篇
林业   184篇
农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13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为确定适合雷竹生长的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对雷竹不同立竹密度和保留不同尾梢长度的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立竹密度和尾梢长度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立竹密度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表现为:A4(13500株/hm2)A5(15000株/hm2)A6(16500株/hm2)A3(12000株/hm2)A2(10500株/hm2)A1(9000株/hm2),不同尾梢长度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表现为:B4(保留1/3尾梢长度)B5(保留1/4尾梢长度)B3(保留1/2尾梢长度1/2)B2(保留2/3尾梢长度)B1(保留全部尾梢)。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筛选出早出丰产早竹种(品种),在种质资源引进收集的基础上,按早出丰产筛选目标,对所引进的12个早竹种(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初步选择了4个早竹种(品种).对4个早竹种(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优良雷竹‘细叶乌头’雷竹,在鄂东南地区进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细叶乌头’雷竹笋期早,初笋期一般在2月下旬;丰产,正常经营水平下平均产量在9 000~ 15 000 kg/hm2;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与原产地相差不大;抗性强,在鄂东南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其综合性状的优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3.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竹林F3、F6样地与相邻未覆盖竹林气孔导度(Cond)差异显著;覆盖竹林Pn、Cond、Tr、WUE平均水平高于未覆盖竹林,Ci平均水平则低于未覆盖竹林;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on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90,但相关并不显著,Ci与Con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Tr、Ci是Pn的重要影响因子,Cond是相对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认为:竹林覆盖出笋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总体不显著,雷竹林冬笋产出主要还是依靠竹林种群的营养储存;覆盖竹林生理整合作用不明显,一是竹林造林时采用的是独立克隆片段和分株,随着竹林郁闭,覆盖与未覆盖竹林相接地段不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络的地下茎结构;二是竹林经营过程中的施肥及翻土整地可能会造成竹鞭断脱,导致竹林地下鞭茎克隆片段化,为更好地揭示竹林种群生理整合作用及其机制,需进行种群控制性试验,以进一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为现代竹林可持续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索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分析雷竹笋用林覆盖中发热物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为凝练高效低碳雷竹林覆盖模式提供适宜的发热材料和施用方法。【方法】选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3种材料(新鲜鸡粪、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覆盖雷竹林,调查覆盖期内不同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新鲜鸡粪、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覆盖雷竹笋用林,土壤温度均在10℃以上,高于未覆盖林地。11月26日覆盖后,前2~5周土壤温度较高,第6周开始温度逐渐下降,第13周(翌年2月底)温度达到最低,之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土壤温度又开始上升。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有所不同,麦灰发热速度快并且集中,前期土壤温度高,增温效果明显,但持续发热时间短,第3周开始土壤温度下降;枯饼发热速度平稳,持续发热时间较长,高温期内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鸡粪发热量相对较低,覆盖初期土壤升温慢,温度较低,但后期土壤温度较高。发热物质和土层厚度均对不同土层的温度差异产生显著影响(P <0.05),覆盖初期发热物质起主导作用,覆盖中期土层厚度起主导作用,覆盖后期共同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结论】笋用林覆盖中,不同发热物质的发热规律和发热量不同,鸡粪发热量较小,麦灰持续发热时间短,枯饼发酵分解速度比较平稳,持续发热时间较长,是比较理想的发热物质。生产中可使用枯饼为发热物质,配合适宜的谷壳保温层厚度或采用二次覆盖等措施,实现控制土壤温度和竹笋出土时间,提高笋用林产量和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5.
116.
雷竹,属鲜食笋优良品种,特别是运用雷竹孵笋栽培技术,能使雷竹“春笋冬出”,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味鲜美、营养好、市场大等优点。2004年於潜镇雷竹孵笋竹园465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单产1.86吨,总产量约8649吨,销售价8元/千克,总产值6900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雷竹笋用林二季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雷竹笋用林进行田间试验,经过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竹笋产量比对照地增加5936.0kg/hm2,平均增长296.91%;纯收入平均比对照地增加7.7432万元/hm2,平均增长399.78%.春笋冬出,平均出笋期比对照提早25天,最早的小区比对照提早55天.早出笋产量最高的占总产量的87.7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达1:12以上.覆盖物种类(A)对产量.产值差异性显著;覆盖厚度(C)对产值差异性显著,对产量差异不显著;覆盖时间和施肥种类(D)对产量、产值差异性均不显著.综合田间试验的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最优方案为A2B1C1D1或A1B1C1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