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7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森林雷击火的预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雷电引发的林火通称“雷击火”,它是森林火灾中危险的自然火源。科学家一直把雷击火作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据统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由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该区火灾总数的24%。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雷击火次数不多,但多发生在4~8月份,且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北部原始林区,很难及时发现,容易造成特大森林火灾,从而蒙受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2.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平均每年有5~10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大兴安岭的雷击火有80%~90%是发生在“干雷暴”天气系统之中,所以,我们对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干雷暴”系统,进行比较完整的观测试验研究。雷击火是一种人们不能控制的火源,掌握这种火源的发生规律是困难的。我们用雷达回波分析来研究雷击火的发生规律,因为雷击火的引燃因子主要是闪电,而闪电是发生在雷暴云之中,气象雷达回波能反映出雷  相似文献   
33.
人工影响闪电防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暴云闪电的形成环节和物理过程,提出了人工影响闪电防雷减灾的思想,即在一定的时机和条件下,通过播撒催化剂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大气中的云雾起电过程进行干预,消耗电场能量,控制闪电发生次数,起到防雷作用。  相似文献   
34.
由于腐殖质堆积发热产生高温可能引发林火,夏天雷电也可能导致雷击火,加上人为的不慎和可能存在的犯罪分子纵火,森林火灾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如何在短时间里有效控制火情,减少损失,需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本文就陕西省柞水县森林防火情况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35.
雷击火     
袁玮冰 《草原》2010,(9):22-32
雷击火在大兴安岭上肆虐。火场已无法控制,我们这些扑火队员在小巴亚的山谷里滚打了三天三夜,现在接到了命令:向山下撤。队员们迈着紧张而疲惫的步子向安全的地方撤退。过火林地里,光秃秃的大树像香碗中  相似文献   
36.
雷电是最常见的自然火灾原因,雷电引发的雷击火与其他类型森林火灾,共同组成全球林火体系。一般认为,作为自然火源的雷击火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是区别于人为火源的,但其实不然,如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封控影响,非必要活动和流动性减少,污染物浓度和闪电均显著下降。本研究将雷击火与人类现代化进程、居住地扩张、下垫面变化、预测技术与扑救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相联系,探究人类活动对闪电以及森林雷击火发生的影响。闪电是雷击火发生三要素(火源、可燃物、有利于火扩散的环境)中的火源,能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是云地闪电,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影响环境中的气溶胶含量,而气溶胶是影响闪电的主要因素,城市地区排放的大量污染气溶胶、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烟尘气溶胶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均使闪电发生概率提高。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年均地闪密度差异较为明显,建设用地的年均地闪密度最高。森林区域的强闪电密度大,陡度也较高,森林大多分布在高海拔区域,与之前研究的高海拔地区闪电频次高是吻合的。闪电强度大、陡度高,破坏力更强,森林区域容易发生雷击事故。雷电具有选择性放电的特征,即会向一些特殊地区放电,这些特殊地区被称为雷击选择区,如地下水露出地面...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分析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与人为火发生规律的差异性变化,为研究区针对性的开展火源管理及合理制定火灾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研究区1966—2021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数据,按火因归类筛选出雷击火和人为火,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等方法对比分析雷击火与人为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发生差异、规律变化及火灾季的变化趋势。【结果】1966—2021年间研究区共发生森林火灾1 887起,其中雷击火932起,人为火503起,占比分别为49.39%和26.66%。雷击火与人为火在发生年份、月份和时段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研究区雷击火数量呈波动增加,而人为火数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尤其是1987年之后研究区雷击火数量逐渐高于人为火,但从整体看研究区森林火灾总数变化并不显著。从火灾面积来看,研究区雷击火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而人为火和总森林火灾面积呈减少趋势。研究区雷击火集中发生在6、7月份,人为火多发生于4、5月份,且呈现夏季防火期雷击火数量显著增多,但雷击火面积变化并不显著,春季防火期人为火数量和面积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从发生时段上看,研究区人为火高发时段为10:00—15...  相似文献   
38.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发生的相关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的研究表明:可燃物、干雷暴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雷暴,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可燃物干燥的情况,就容易引起火灾。纬度越高的林区,雷击火越多,N51°以北海拔80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偃松林、樟子松-偃松林内地区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雷击火多发生在6~8月,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14~17时。  相似文献   
39.
雷击火形成的确定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雷电物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雷击火现象的理论分析和探讨,以闪电能量为主导因素,从积雨云起电、闪电的云-地连接、地面回击参量和闪电的物理效应等方面,阐述闪电与林木的连接过程和引燃林火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0.
雷击火物理机制和监测、防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电发生的时空随机性和瞬时性,以及森林干旱状况、可燃物状况及地形所构成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对闪电、放电引燃林木物理过程的影响非常复杂,导致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十分困难。从与引发雷击火密切相关的雷暴和闪电的形成机理,闪电活动与强对流天气过程、雷电预警预报研究、雷电物理过程研究和雷暴起电、放电数值模式研究等6个方面综述森林防雷电研究的成果和近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