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7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1.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2.
北美雷击火概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模型结构、预测原理、建立方法、应用效果和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北美,特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雷击火概率预测模型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适用性,使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此系统,可为建立适用于我国林区雷击火的概率预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从林火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气候环境方面入手,统计归纳了大兴安岭区域内雷击火发生次数、过火面积数量、各时段发生频次及气候条件,从而对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其结论将对雷击火成因判断和总结雷电高发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为预测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概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海拉尔航空护林站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形成的发现及时,行动快捷;精诚团结,协调配合;保障有力,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填补空白,开展夏季森林航空消防等成功经验.阐述了建移动航站为主,基地为辅的建站经验,并以移动航站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对于维护大兴安岭地区良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地区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相关年份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火灾发生的气候、林相、社情等原因。论述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干雷暴与森林火险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雷暴是一种在防火期内极易造成森林火灾的天气过程, 国外已将其作为火险天气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数十年研究, 但在国内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相关内容并不多。文中从干雷暴的特征和形成条件、预测及应用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脉络, 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基于我国林区探空监测站不足的特点, 建议使用地面气象资料模拟输出探空数据, 并借鉴国外闪电活跃等级、RF99等干雷暴预测研究成果, 结合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 在我国干雷暴引发雷击火较多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探索性应用, 以减少这种灾害性天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木里地区历史气候观测资料(1960—2013年)及IPCC对未来(2010—2039年)的气候预估,研究该地森林气候环境;结合森林雷击火发生的必要条件即云地闪数据(2009—2015年),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云地闪状况。结果表明,木里地区气候呈变干变暖的趋势;该地气温呈较强增加趋势,未来增温趋势略有下降;该地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未来这种减少趋势增强。云地闪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在年时间尺度上,以2014年为拐点,之前云地闪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之后增加;在季节分布上,云地闪次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主要分布在4—10月,其中6月份最多,占年总量的33.9%;在空间分布上,随着春、夏、秋季节变化,以该地区28.6°N和100.8°E中轴线为参照线,春秋季云地闪核心区集中在地势相对较低的东南部区域,夏季则扩散到整个地区。云地闪在3、8、10、12月均呈现出与气温变化强正相关、与降水量较弱负相关性,其中尤以3、10月最为突出。因此,随着气候的干暖化,云地闪增加导致的森林雷击灾害极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20.
雷击火形成、分布和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与引发雷击火密切相关的雷暴和闪电的形成机理,干旱状况、雷暴天气、可燃物状况和地形所构成的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雷击火以及由雷击火引起森林火灾的地理分布、时间分布,采用气象雷达和雷电单站定位相结合、用闪电计数器结合火险天气指标、雷电探测系统、多站闪电定位系统、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等方法进行雷击火的监测预报诸多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