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734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83篇
  125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硅藻土理化特性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土因其具有多孔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重金属离子,是重金属离子的稳定载体.但硅藻土原矿杂质较多,这些杂质堵塞了硅藻土微孔,减少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占据了硅藻土吸附点位,阻碍了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硅藻土孔道,同时硅藻土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因素限制了硅藻土吸附性能的发挥,也限制了硅藻土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硅藻土需要实施改性.本研究就硅藻土理化特性及其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展望.硅藻土改性研究应着力寻求更为先进的改性技术,着眼理化特性、吸附机制与改性技术之间的关联,注重各类改性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2.
为建立有效的阻燃剂的使用规范和为监管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液相色谱串级质谱法同时测定木制品中3种有机磷阻燃剂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萃取溶剂、萃取条件、流动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酮为萃取溶剂,70℃微波辅助萃取30 min,利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TCEP、TDCP在线性范围0.02~1.0 mg/kg,TCPP在线性范围0.002~0.2 mg/kg内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分别为27、50、8μg/kg,加标回收率82.7%~98.3%,相对标准偏差1.8%~10.8%。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检测木制品中三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相似文献   
73.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74.
不同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酸改性、热活化、有机改性及联合改性等方法对沸石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改性沸石.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改性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能力进行检测,并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改性沸石的结构进行表征,着重比较改性过程中酸改性和灼烧改性实施顺序不同对沸石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500℃灼烧相比,900℃灼烧对沸石吸附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但对沸石的结构有所破坏.酸改性可以去除沸石所携带的大量杂质,使孔道的连通性更好,从而使酸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能力比灼烧改性沸石高.未经酸洗涤的沸石中所含杂质可能会在灼烧过程中对沸石的结构产生影响,先采用酸改性再结合热活化的方式对沸石进行改性比较合适.酸改性+热活化(500℃)后再与有机改性结合,可以使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吸附量大大增加.不同改性沸石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有机改性沸石>热联合改性沸石>改性沸石>烧(500℃)改性沸石>然沸石.  相似文献   
75.
以改性填料作为填料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印染废水,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减缓膜污染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和NH3-N均有着较高的去除效果,当进出水COD浓度分别为436~1 722 mg/L、43~79 mg/L,进出水NH3-N浓度分别为160~245 mg/L、6.6~16.8 mg/L时,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8.99%~96.93%9、0.69%~95.94%。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抽吸时间20 min时的膜过滤阻力上升较快,而抽吸时间15 min能较好地维持膜通量,保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在膜通量为11.2 L/(m2.h)情况下,透膜压差随运行时间的递增而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改性填料对减轻膜污染的贡献明显;ρ(MLVSS)/ρ(MLSS)比值与SOUR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该系统内生物膜含有较高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具有较高的活性。改性填料的投加有效地减轻了膜污染,大大延长了膜清洗的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改性核桃壳对含六价铬[Cr(Ⅵ)]废水的吸附效果,为核桃壳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J以废弃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改性法制备核桃壳基吸附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材料结构,并考察溶液初始pH、改性核桃壳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核桃壳处理含Cr(Ⅵ)废水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改性核桃壳对Cr(Ⅵ)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结果]改性后核桃壳表面更粗糙且多孔,官能团结构改变;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改性核桃壳投加量1.0 g、溶液pH 2.0的条件下吸附处理180 min,改性核桃壳对Cr(Ⅵ)的吸附率达99.65%,高于未改性核桃壳的吸附率(43.64%);改性核桃壳的废水处理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式.[结论]采用磷酸改性法制备的改性核桃壳对Cr(Ⅵ)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用于含Cr(Ⅵ)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77.
对猪血挤压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猪血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猪血挤压膨化的三个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膨化温度160-165℃、螺杆转速358rpm、原料水分含量18%,该条件下挤压膨化后的猪血可消化蛋白含量达到0.7 7g/g.膨化猪血蛋白品质分析表明,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可达到91.24%,较挤压膨化前提高了33.42%,其适口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8.
王丽艳  荆瑞勇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08-109,113
N2O是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种温室气体,改性尿素是减少农田N2O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室内瓶培养试验,研究几种改性尿素对旱田和稻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旱田土壤含水量较低(23%)时,NI(尿素 硝化抑制剂)的N2O减排效果最好,其次为FL(尿素 HQ DCD)。当旱田土壤含水量较高(34%)时,FL的N2O减排效果最好,其次为NI。当稻田土壤处于淹水状态时,MEI(包被尿素)的N2O减排效果最好,其次为FL。结果对农田选用优良改性尿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以亚麻为基质,采用HClO4对其进行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选取了HClO4浓度、颗粒粒径、料液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5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亚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69.85%,比改性前去除率增加了22.3%(投加量0.01 g,亚甲基蓝浓度为4.21 mol/L),最佳改性工艺为过筛300目、改性温度85℃、改性时间9 min、HClO4浓度15%,料液比0.042 g/mL.  相似文献   
80.
以NaOH改性的荔枝皮和壳聚糖为原料,在适当的吸附时间、搅拌速率和pH条件下,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通过其对Cr(Ⅵ)的吸附试验,研究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的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最佳条件为:初始浓度为120 mg/L,初始pH值为1,吸附溶液体积与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投加量的比是100 m L∶0.2 g,吸附时间为240 min。(2)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3)通过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在室温下,最大的吸附量可达到108.7 mg/g。(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吸附前比吸附后表面粗糙,孔隙多。(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中含有壳聚糖与改性荔枝皮中绝大多数的官能团,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酰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