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9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是一个研究多年的老问题,以往的选线装置采用的是单一故障选线方法,只针对部分故障信息进行处理,选线的可靠性不高.本文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在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对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73.
为铁路建设方案比选的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明确而直接的判据,以实现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选线方案的合理决策。以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工程为例,对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经济分析,运用环境经济学价值计算原理,对项目主要环境投资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了估算。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环境经济评价不仅是必要的,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吴东莉  史航  吕峰 《油气储运》2004,23(12):48-50
通过对兰成渝管道总体线路走向和对各段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最优线路设计方案.对途经的极复杂管道段的选线进行了举例分析,指出山区管道线路与隧道相结合设计方式是兰成渝管道选线的重要特点,管道选线设计中隧道的应用可以更新管道线路设计的观念,提高管道线路的安全性,减小管道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75.
1运行方式简介乙发电厂因35 kV送电线路施工受阻,无法通过35 kV电压等级接入丙变电站,临时通过一条10kV专线(鸿峰线)就近接入甲变电站10 kVⅡ段母线,甲变电站10 kVⅡ段母线上还有5回馈线。甲变电站地处沿海及漂染工业区,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线路的电缆段较多,为消除接地故障引发的谐振和弧光过电压,装设了消谐电压互感器及自动调谐消弧线圈,为增加接地选线的准确性,还装设了一套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局部电网接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6.
<正>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110 kV盐官变电站10 kV母线频繁单相接地而原因不明,经检查发现是由于消弧线圈有异常而引起的,这类故障比较少见,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电压异常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1背景介绍110 kV盐官变电站#1主变容量为31.5 MVA,于1998年投入运行,10 kV侧中性点不接地,2009年在10 kV所用变增加消弧线圈接地。正常方式下,10 kVⅠ、Ⅱ段母线分列运行,如图1所示。据统计2013年盐官变电站  相似文献   
77.
78.
李奕萱  李文 《北方园艺》2017,(14):92-9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自然资源流失、生态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绿道理论与实践为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现依据绿道以及游憩的相关文献和研究,结合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以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展现城市特色、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理念,通过对城市游憩型绿道选线原则、策略及选线因子选取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游憩型绿道选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初步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城市游憩型绿道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9.
江艳云  毛洲明  孙凯 《绿色科技》2023,(17):10-15+47
绿道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以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为基础,选择适当规划方法、建设标准和模式,使得绿道能够真正成为展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的空间载体,延续区域的场所精神和文化脉络。元江县绿道网的规划设计,在对其处于哀牢山——红河谷区域生态屏障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多元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运用了以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法为基础的绿道网选线模型、“山水生态为先、人文特色为核、多重带动为本”的规划理念、“系统化”“主题化”“层级化”的打造策略,“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手法,形成了较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成果,同时以设计导则来强化规划传导作用,以重点线路深化设计来强化先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0.
贺钰钦 《技术与市场》2022,(12):121-123
为避免传统道路选线带来的不良影响,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三维虚拟场景中的道路选线设计,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及时发现道路选线面临的问题,还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实现道路评估。基于此,主要阐述三维虚拟场景与道路选项相关概念,说明三维地形建模主要内容,探究三维虚拟场景中的道路选线设计,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