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34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4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09篇 |
农学 | 1164篇 |
基础科学 | 523篇 |
1022篇 | |
综合类 | 8028篇 |
农作物 | 632篇 |
水产渔业 | 608篇 |
畜牧兽医 | 5839篇 |
园艺 | 1482篇 |
植物保护 | 14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358篇 |
2022年 | 474篇 |
2021年 | 576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290篇 |
2017年 | 436篇 |
2016年 | 567篇 |
2015年 | 670篇 |
2014年 | 967篇 |
2013年 | 813篇 |
2012年 | 1105篇 |
2011年 | 1183篇 |
2010年 | 1129篇 |
2009年 | 1256篇 |
2008年 | 1171篇 |
2007年 | 1075篇 |
2006年 | 1169篇 |
2005年 | 1237篇 |
2004年 | 1027篇 |
2003年 | 911篇 |
2002年 | 728篇 |
2001年 | 678篇 |
2000年 | 558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308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14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218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81篇 |
1990年 | 143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11篇 |
1976年 | 7篇 |
1965年 | 11篇 |
1957年 | 8篇 |
1956年 | 7篇 |
195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解植物化合防御物质皂苷对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的防御作用,测定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取食皂苷后的排泄和肠道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筛选参与皂苷代谢的候选基因,并采用 RNA 干扰技术鉴定候选基因功能。结果发现,取食皂苷导致莲草直胸跳甲幼虫排泄量增加,肠道畸变,排泄量与取食皂苷浓度正相关。转录组测序发现,与对照相比,取食 100 mmol/L皂苷处理的莲草直胸跳甲幼虫肠道有496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1个上调基因和235个下调基因。GO分类和KEGG分类分析发现糖苷水解酶家族1(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1,GH1)基因集中在碳水化合物水解通路。利用RNA干扰技术鉴定发现,莲草直胸跳甲AghyGH1a基因沉默可导致幼虫取食皂苷后排泄量增加,肠道内容物颜色更暗沉。表明莲草直胸跳甲AghyGH1a参与皂苷代谢。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除草剂防除困难的问题,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PX、PM和Mn2+三种代谢酶抑制剂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防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增效作用,测定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这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莠去津混用后稗草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3种代谢酶抑制剂中,代谢酶抑制剂PX对精喹禾灵、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烯禾啶5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不同用量代谢酶抑制剂PX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不同,其中75 g (a.i.)/hm2代谢酶抑制剂PX对莠去津的增效最佳,株防除效果和鲜重防除效果分别增加了35.33个百分点和37.33个百分点。莠去津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后,稗草体内GST和CYP450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表明除草剂与代谢酶抑制剂PX混用能增加除草剂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可以达到减施除草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气-质联用(GC—MS)法对乙氧氟草醚原药及其原药中的杂质进行分析鉴定,了解乙氧氟草醚原药中的杂质情况和质量状况,并结合合成路线,分析产生杂质原因,用以指导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4.
近年在陕南柑桔产区首次发现草履蚧为害枳和柑桔等。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盘表土层或根颈部翘皮缝隙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卵陆续孵化若虫,5月中旬成虫开始上树为害,可为害温州蜜柑、朱红桔、椪柑、柚类和枳等,以成虫聚集栖息在主侧枝分叉处、果梗处以及当年新梢取食为害,7月中旬雌成虫陆续下树产卵。主要防治方法:冬季挖园,浅耕树盘,消灭越冬虫卵;成虫上树前(陕南在5月中旬前),树干缠绕塑料胶带或塑料薄膜,阻断成虫上树为害;采用“二次杀成虫法”,先选用45%毒死蜱乳油1 200倍液等对树冠进行喷雾,2~3 h后(90%成虫掉下树盘)选用45%毒死蜱乳油800倍液等再次对掉落树盘“假死”的成虫进行喷药。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59.
荠菜的人工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又名护生草、地米菜、菱角菜等,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遍布世界温带地区,全国各地均有野生,长于田野、路边、沟边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海郊区就开始人工栽培,目前以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栽培较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采集作为蔬菜食用的习惯,荠菜因叶绿鲜嫩,气味清香甘甜,味极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城乡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