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28年的引种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毛赤杨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性,26年生毛赤杨平均胸径23.8 cm,树高13.5 m,已开花结实,繁殖新的苗木。实现了从种子-苗木-种子的引种过程,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可在小陇山林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72.
以最近3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布设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毛赤杨林演替规律,结果发现了草甸植被变为毛赤杨林;毛赤杨林变为白桦林;草甸植被变成毛赤杨林,继而又变成含有白桦或其幼苗、幼树的毛赤杨林;毛赤杨林演变为草甸植被4种毛赤杨林演替规律.文中对演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毛赤杨林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3.
全文对不同起源不同树龄瓜赤杨将其树干按高划分10个相对区分段,探索材积与鲜重按相对区分段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4.
立地条件对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纤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级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均属于PanshinⅠ型。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均随着立地级的升高而增大,而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宽比随着立地级的升高而略有减小。拟赤杨人工林木材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Klason木素含量、热水抽出物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苯醇抽出物含量均随着立地级的升高而降低,而戊聚糖含量均随着立地级的升高而提高。对于营造定向培育作为人造板和纸浆原料的拟赤杨人工林宜选择较高立地级的林地栽培。  相似文献   
75.
郝伟 《防护林科技》2016,(2):102-104
文章根据日本赤杨在辽东地区的生长表现,研究了日本赤杨的生长习性,并通过解析木分析日本赤杨的生长过程,可为日本赤杨的育苗、营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77.
毛赤杨人工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进行了毛赤杨造林试验,对毛赤杨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赤杨育苗、造林技术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更新造林的方式,营造毛赤杨生态公益林和工业原料林。植苗造林成活率98%,3年保存率95%;直播造林出苗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78.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79.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5~10月生长季节内的毛赤杨(Alnus hirsute)固氮根瘤进行了研究。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其根瘤有明显季节变化。瘤内生菌表现为2种形式:有分枝且有隔菌丝(0.4~0.8μm)及生长于母体菌丝顶端泡囊(1.5~3.0μm)。毛赤杨根瘤内生菌超微结构与其它赤杨根瘤内生菌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