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6篇
  52篇
综合类   108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以广西为研究区,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基于县域的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利用广西2015年的县域数据,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等级,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和农村贫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广西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关系,并通过空间热点分析、空间聚集分析和Moran’s I方法评价了两者的空间聚集效应。结果表明:(1)广西空间贫困特征为由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向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升高。(2)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表现为由中部及南部向西部、西北部和北部降低。(3)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情况为由南部和中部向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递减。广西贫困的现象与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因此,脱贫要从区域条件入手,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2.
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2005和2015年广西14个地市的耕地贫困程度和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总体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市间的贫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空间分布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不平衡性,桂西北、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贫困程度较高,而桂中、桂南地区较低;空间格局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地区由2005年的桂北地区转变为2015年的桂中和桂东南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态势。针对广西农村耕地资源的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应围绕耕地资源贫困整治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开展,以减少因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意义]2020年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信息减贫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方法 /过程]本文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促进信息富裕化相关政策文本进行了系统检索、梳理,并结合前期现场调研的有关发现,对信息减贫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中国信息富裕化政策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评估""重项目,轻内容""重社会层面的信息资源配置,轻个体层面的信息贫困干预""重信息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轻信息贫困目标人群的精准识别"等"五重五轻"现象。据此,本文在分析了信息贫困与经济相对贫困之间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4.
<正>数字乡村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规划中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19年5月,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10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75.
为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贫困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5个方面,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指数;通过对比新冠疫情前后贫困农户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化,探讨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在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方面影响大,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方面影响较大,而对物质资本影响较小。为降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升当地贫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6.
以和田洛浦县为例,在分析该地区脱贫攻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农户角度、政府角度、市场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4个方面解析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相对贫困的成因.研究发现,深度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是资源、人文、市场、制度以及贫困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产业为依托,不断增强农户的自我脱贫能力;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扶贫致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村下一阶段发展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7.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相似文献   
78.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ESP)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了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处理效应。结果表明:农户的受雇状况(是否接受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对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处理效应。基于反事实假设下,若接受雇佣的农户未被雇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将上升19.4%;若不接受雇佣的农户被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将降低6.1%。样本总体的处理效应为-0.096,表明如果农户接受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其多维贫困的发生概率将降低9.6%。从群组差异性来看,对于那些学历水平较高、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高、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户而言,农业经营组织雇佣的减贫效应更为明显。据此,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视角提出激励农业经营组织增加雇佣机会、强化农户农业技能培训、改善利益联结方式等增强农户反贫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在隔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的张家湾乡,有一个地势偏远、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巴头沟村。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交通不便、耕地较少、产业滞后,村集体积累少,农民群众收入低,是远近闻名的贫闲村、落后村。自上丛纪90年代初开始,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积极培育以林苗、林药、林禽间作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历经二十几年的精心培育,建起了万亩果闻和千亩苗木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不足千元跃升到万兀以上,成为全县最大的果树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发展林业经济、做强生态产业的强村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80.
据调查统计,萍乡16个国有林场中,贫困林场16个,占100%。其中,职工年人均工资低于当地农民人年均纯收入的国有林场有10个,占萍乡国有林场的62.5%;低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的国有林场有16个,占萍乡国有林场的100.0%。这些贫困林场的存在,削弱了国有林场在整个林业改革和建设中的骨干和先锋作用,对于萍乡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构成了当前创建"五个萍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摸清贫困林场现状,找准致贫根源,探索脱贫途径,对于加速国有林场脱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