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6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林业   604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216篇
  1597篇
综合类   170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362篇
植物保护   44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91.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沙棘良种引种试验,其中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11个品种2295株,国内优质沙棘5个品种170株,当地中国沙棘1个品种20株。经过2014-2018年的观测,目前17个品种总保存数量为1143株,保存率为46%。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保存率为43%,大部分品种长势良好,个别品种保存率低下。不论引进品种还是国内良种在生长过程中均出现了卷叶病、干枯病、根腐烂、蛴螬、地老虎等病虫的危害以及野兔、野鸡等禽兽的破坏,而当地中国沙棘未出现病害。病虫害防治是沙棘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引进沙棘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鸟兽危害,采取了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各种应对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广西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颗粒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草丛、灌丛、原生林)生态系统表层(0~10 cm)及深层(7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研究不同植被表层与深层土壤颗粒有机质(PO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上升趋势;草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pH值和总钾含量显著低于深层土壤的(P0.05);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POM总量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POM总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土壤POM热裂解产物类型主要有木质素类、酚类、芳烃、多环芳烃及脂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仅存在于表层土壤,稠环芳烃(此处指除萘和茚外的多环芳烃)占比则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下降趋势;植被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稠环芳烃、脂肪酸、正构烯烃、萘、氰的占比,土层深度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愈创木基、丁香酚基、茚、脂肪酸、酮、苯、烷基苯、酚类和氰的占比,植被与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萜烯和脂肪酸的占比;POM总量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和总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稠环芳烃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碱解氮和pH值显著影响POM化合物组成。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土壤POM含量能反映土壤中潜在活性养分含量,可作为喀斯特地区评价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库及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人饮工程在广大农村定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重视。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甘肃省又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广大农村地区人饮水问题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切实的解决。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农村人饮水问题更是突出。虽然人饮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是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建成后的管理都存在很多突出性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那么西北地区的人饮工程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文章以新时期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作为研究话题。首先分析了西北农村地区人饮水困难的类型以及基本分布状态,然后分析了新时期西北农村地区人饮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之处,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4.
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将西北分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总的农业规划中,建设一批具有西北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西北分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5.
以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了9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针对人类对水土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在GDP、粮食产量、人口总数、牲畜头数、财政收入、耕地面积、农林牧等总产值和有效灌溉面积的载荷较高,说明这些指标可综合反映农业资源利用正效应之一,即人口环境经济容量;第二公因子在机电排灌面积上的载荷最高,说明机电排灌面积可反映水、土等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96.
立足宁南旱地小杂粮生产现状,通过分析影响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以持续增进降水生产潜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化集成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培肥土壤、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  相似文献   
98.
以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撂荒(CK1)、小麦/豌豆/马铃薯轮作(CK2)、连作2 a、连作4 a和连作6 a等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容重、结构分维、总有机碳、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土壤容重差异显著,连作6 a土壤容重最小;(2)连作可以改变土壤中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各处理中>4 mm粒径的土壤含量最高;(3)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连作6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撂荒降低14.27%; (4)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变化动态呈“S”型曲线,脲酶呈“M”型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5)细菌是连作土壤中优势菌,真菌和放线菌也占一定比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马铃薯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随连作年限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
陡削以兰州新区的一段陡峭边坡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分析在植被重建初期经人工整地后形成的4种微地形(大圆形坑、小圆形坑、条形坑和原状坡面)的植被盖度特征及环境因子(土壤硬度和水分、地表和空气温度、坡位、无纺布)对植被盖度的影响,探寻能有效提高植被盖度的几种工程改造措施。研究表明:①铺设了无纺布坡面的植被盖度显著大于对照坡面;陡峭边坡不同坡位的植被盖度: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P<0.05),这与自然坡面植被盖度分布规律一致。②3种微地形的植被盖度均显著大于陡峭坡面,其中条形坑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最大,最大盖度维持的时间最长。③微地形和坡面的植被盖度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微地形的土壤硬度(3kg·cm^-2)适宜植物生长,大于该值会对植被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铺设无纺布有利于促进上坡位的植被生长,使坡面植被分布更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在陡峭边坡坡度、坡位和温度等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选择对压实的坡面进行整地翻耕处理,增加长条坑的数量并铺设无纺布等有效的工程改造措施,能显著增加植被盖度,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0.
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0 000 ha 左右。2018 年,临清市小麦白穗现象比较普遍,70%以上麦田发病,一般病株率8%~15%,严重田块达到30%以上,造成比较严重的减产。根据症状判断白穗主要由小麦茎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小麦赤霉病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