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0篇
综合类   1407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315篇
植物保护   2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小豆蚜虫防治新技术,比较研究种衣剂拌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播前拌种试验,采用50 mL水分别加入高巧2、4、6、8 mL拌种1.0kg的处理方法,播种后比较其出苗率及幼苗的发育情况、蚜虫防治效果、小豆百粒重、产量及增产率。[结果]高巧拌种不会影响小豆出苗,可有效防治小豆蚜虫,但防效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防效保持在85%以上,可显著提高小豆百粒重和产量。[结论]该技术可在小豆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蚜虫中具有多种共生菌,使用常规PCR对它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蚜虫中常见的3种共生菌。本研究针对沃尔巴克氏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和蚜虫U型共生菌,分别选择以wsp基因、yaeT基因和gltA基因作为靶标,进行了多重PCR引物的设计和扩增体系的优化。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在检测3种蚜虫常见共生菌时,具有较高的扩增特异性、准确性和直观性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共生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4拷贝/μL,远低于共生菌在蚜虫1龄若虫总DNA中的浓度(108拷贝/μL),可以完全满足蚜虫共生菌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为了有效控制金银花蚜虫危害和筛选安全、高效的农药,对4种化学农药和2种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其他农药。藜芦碱的防治效果与4种化学农药间无显著差异,但低于化学农药。化学农药中,氧乐果的防治效果最快,最高(>90%),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其次是吡虫啉。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7 d达到最高(分别为87.25%和80.37%),随后开始下降。喷施吡虫啉和藜芦碱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农药种类。从防效和金银花品质的角度综合分析,40%氧乐果可作为防治金银花蚜虫的推荐药剂,但由于其为高毒农药,应结合其他农业措施科学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54.
55.
56.
采用寄主转换方法研究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桃蚜、瓜蚜(棉蚜)和菊姬长管蚜转接到露地菜豆 的花、嫩尖、嫩叶等部位上仅能存活6~8 d,不能在菜豆上建立种群。室内寄主转换试验表明,取食菜豆嫩荚的蚜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茎部嫩尖的 蚜虫存活率。  相似文献   
57.
莰酮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了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中的莰酮(CamphorC10H160)对蚜虫的触杀、熏蒸毒力和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24h莰酮对菜缢管蚜、桃蚜和棉蚜触杀作用的LD50分别为3.12×10-3,2.04×10-3,0.68×10-3 ng/头,熏蒸作用的LC50分别为3.44,2.56,1.06mg/L,拒食作用的AFC50分别为3.34,2.98,1.32mg/L。经回归和相关分析,处理浓度与作用效果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莰酮在田间防治菜缢管蚜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8.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作为多种植物病毒的载体而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蚜虫的防治一直是众多科学工作者所面对的难题。构建了雪花莲凝集素(GNA)和苋菜凝集素(ACA)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在农杆菌介导下,叶盘法转化烟草NC89,得到卡那霉素抗性植株65株。通过基因组PCR、ELISA、RT-PCR和Western-blot等分子生物学检测,从中筛选出外源凝集素不同表达水平的转基因烟草5株。对筛选出的5株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初步蚜虫抗性实验,证实转基因烟草对桃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最高抑制率达85.8%,为农作物双价抗蚜基因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人工合成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及其抗蚜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密码子优化的、人工合成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nivalisagglutinin),gna基因及RbcS启动子构建了高效特异表达载体pBAC202,通过基因枪轰击小麦幼胚和幼穗,将外源gna基因导入到3个高产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中,获得42个转基因后代株系。对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了DNA点杂交、PCR及PCR-Southern验证,确认外源gna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进一步的凝集素活性检测表明,小麦叶片中表达的凝集素可使红细胞凝集,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转基因植株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抗蚜虫(Rhopalosiphumpadi)试验,蚜口密度抑制率从19%~73%不等,部分株系抑虫效果较好。利用转基因的方式可将外源抗虫基因gna导入到小麦中,并可有效地增强小麦的抗蚜能力,为选育具抗虫特性的优质小麦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台湾省的兰花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翔 《世界农业》2001,(12):38-39
台湾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当今世界三大兰花主要产地之一。2000年兰花外销产值达20多亿新台币,是花卉产业中非常重要的项目。近年来,因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大陆从台湾省引进的兰花种苗大量增加。随着兰花产业的发展,其病虫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病虫斑不仅直接影响美观、销售,甚至成为兰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软腐病病原菌为胡萝卜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和菊欧文氏菌Erwiniachr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