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327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41.
甘蔗近缘属野生种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 的种质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蔗热带种与甘蔗近缘野生种滇蔗茅远缘杂交获得F1,再与优良栽培种回交获得BC1对滇蔗茅进行了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质创新后,滇蔗茅植株较矮、茎细、锤度低的不良特性,容易被改良,且它们的BC1具有高产潜力,并通过杂交真实性、抗旱、抗锈病鉴定,获得一些抗旱强、高抗锈病的优良真实杂交种,为进一步选育含有滇蔗茅血缘的高产、高糖、抗旱、抗锈病的优良新品系和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42.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3.
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x云割82-114和德蔗93-94x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x瑞割07-3和德蔗93-94x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x云割83-184和德蔗93-94x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相似文献   
844.
<正>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常绿、半常绿的低矮灌木,其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价格适中,且还是一优良的花坛、花境和庭院的花材,受到了各地园林的喜爱。但月季常会发生一种病害——月季黑斑病。月季黑斑病是真菌性的病害。其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该病菌通常会以菌丝的形式在月季的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面越冬。次年的早春,越冬的菌丝还会随着休眠芽的萌动,展叶,开始逐步的活  相似文献   
845.
以3个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commersonii、S.acaule和S.cardiophyllum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ω-6脱氢酶基因(FAD2),分别命名为Cmm-FAD2(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82)、Aca-FAD2(KF214781)和Cph-FAD2(KF21478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核苷酸长度都为1326 bp,编码441个氨基酸残基。3个野生种FAD2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18个位点的差异核苷酸中有8个位点的差异导致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变化,其中第11和第44氨基酸残基处,耐冻且有冷驯化能力的S.commersonii和S.acaule有相同的氨基酸,而冷冻敏感S.cardiophyllum的氨基酸却不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蛋白与S.cardiophyllum FAD2蛋白的α-螺旋、延伸链和随机卷曲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马铃薯野生种的FAD2基因与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马齿笕。qPCR分析表明,12 d冷驯化使FAD2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都上调表达,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S.cardiophyllum,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46.
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的繁育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和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蔷薇属植物。对二者进行花形态观测、访花昆虫观察和控制性人工授粉试验,以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呈伞房状花序,单花小,白色,雌雄蕊近等长;单花寿命3 ~ 4 d,花开当天午后停止散粉;柱头在第2天起具可授性,4 d失活;花粉胚珠比(P/O)为11 120.5;访花昆虫主要是蜜蜂和蝴蝶。中甸刺玫花单生、花大,常有半重瓣现象,粉红色,花色随开放过程渐淡,柱头远短于雄蕊,位于萼筒口;单花寿命6 ~ 7 d,花开后3 d停止散粉;柱头可授性自花开后可维持4 d;P/O为12 485.7;访花昆虫主要是熊蜂。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都是虫媒植物,均不能进行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传粉;同株异花自交和异株异花授粉均可结实。同株异花自交可显著降低川滇蔷薇和中甸刺玫的单果种子数,对川滇蔷薇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无影响,却显著增加了中甸刺玫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川滇蔷薇的河谷生境使其受到的传粉限制较低,中甸刺玫则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高海拔环境传粉限制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47.
以狗蔷薇叶片为对象观察其类根体和类原球茎发生发育的过程。发现叶片外植体叶柄维管束的原形成层细胞在2,4-D的诱导下分裂并扩大形成狭长的微管组织细胞,进一步衍生形成根源基细胞,根源基细胞分裂形成根尖分生组织,并最终形成类根体。类根体具有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类根体只有初生结构,不具备次生结构。携带有愈伤组织的类根体在含TDZ的1/2MS培养基和光照协调作用下,根尖分生组织消失并分化成成熟的薄壁细胞,中柱鞘上部的细胞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其分化为胚性细胞并形成新的分生中心,突破皮层和表皮,进而形成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848.
为烟草野生种资源在抗青枯病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以64个烟属野生种和4个普通烟草栽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青枯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烟草野生种资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青枯病野生种6个,抗青枯病野生种12个,中抗青枯病野生种17个;烟属分类系统下N.sect.Repandae和N.sect.Paniculatae组内野生种的青枯病抗性较强,普通烟草祖先种所在N.sect.Tomentosae和N.sect.Sylvestres组的野生种青枯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849.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国内外黍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黍稷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6份黍稷种质资源对来自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的黍稷基因组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63对SSR黍稷基因组引物,利用这6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来自国内外的192份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各试材在同一引物中的条带情况,并以此来分析试材的遗传多样性与所在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6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SSR位点2.56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0.6275,平均基因多样度(Nei)为0.3874,平均PIC值为0.4855。10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各群体的有效等位变异变化范围较窄,最小的是南方群体,为1.2407±0.4315;最大的是内蒙古高原群体,为1.8846±0.4892。国内群体Shannon-Weaver指数为内蒙古高原东北地区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南方地区,而国外Shannon-Weaver指数排序依次为前苏联欧洲蒙古印度美国。从Nei’s基因杂合度分析,观察杂合度(Ho)最小的是印度群体,为0.2372±0.2962,最大的是内蒙古高原群体,为0.3966±0.3250。期望杂合度(He)最小的是美国群体,为0.3114±0.2203;最大的是内蒙古高原群体,为0.4622±0.1862。从国外种、国内栽培种和国内野生种3个大群体来看,野生种质资源有效等位基因数(1.9285±0.5101)、Shannon-Weaver指数(0.6948±0.285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0.4373±0.1773)远大于国外种和国内栽培种。而对国内外两大群体而言,国内资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8145±0.4519)、Shannon-Weaver指数(0.6657±0.2413)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0.412±0.1574)均大于国外资源(1.6862±0.4527、0.5897±0.2469、0.3652±0.165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地理群聚为三大类,内蒙古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蒙古地区聚为一类,前苏联、美国、印度、欧洲地区聚为一类,南方地区单独聚为一类。其中,来自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泰来小野糜(34号)在截距0.37处被独立分为一支,来自甘肃的野黍子(19号)在截距0.34处被分为独立个体,表明这两个材料与其他材料遗传差异较大。但从整体遗传多样性上来看192份材料国内外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不同群体间材料存在着互相渗透。【结论】内蒙地区、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是遗传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是黍稷起源的中心。  相似文献   
850.
杨芳  禚苏  倪星  王治军  李佩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635-2636
采用减压蒸馏法对七里香蔷薇(Rosa banksiae R.Br.var.noroalis Regel.)花瓣进行植物精油提取,并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七里香蔷薇植物精油中含有21种化合物,其中苄醇、丁子香酚、苯丙醛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