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盐渍化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限区域土壤盐分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整体含盐量平均降幅7. 30%,秋浇水量减少,秋浇后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9. 26%;空间上,土壤盐分高值区(大于6 g/kg)多位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东北和南部区域,低值区(小于2 g/kg)位于西南和东部沙区。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盐分全局Moran’s I指数平均增幅为5%,空间相关性增强;秋浇水量减少,全局Moran’s I指数变化不显著,秋浇作用对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影响度减弱。由LISA集聚分析可知,改造后、秋浇前南部高-高显著区向不显著和高-低区转变,秋浇后南部集聚特征仍十分显著,存在盐渍化风险,改造后仍是盐渍化防治重点区域。针对中度耐盐作物,沈乌灌域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面积比例分别为49. 66%和71. 57%;改造后,秋浇前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分别增加4. 82、1. 85个百分点,秋浇后,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幅下降5. 02个百分点,深层变化不显著。不同距离缓冲区对平均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较强,长期改造区和短期改造区受渠道影响半径分别为1. 5 km和0. 7 km,长期改造区缓冲区内平均土壤含盐量下降速率高于短期改造区,均一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加,表聚作用弱化,秋浇水量减少,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土壤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左右岸省界缓冲区作为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的重要水域,其水质达标评价及污染责任划分是流域限制纳污红线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从左右岸省界缓冲区的相关概念出发,根据省份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缓冲区完全在两省省界上、缓冲区部分在两省省界上以及缓冲区在多省交界上三种情形,并结合左右岸省界缓冲区特点确定调整浓度核算法、代表断面判断法、限制排污总量-污染物入河量评估法等水质达标评价方法,以判断左右岸省份缓冲区的水质达标情况,从而划分缓冲区左右岸省份的污染责任。实例验证模拟显示,确定的方法切实可行,研究方法可为流域污染责任划分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促进限制纳污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伊犁察南灌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与运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伊犁河谷察南灌区为研究区,运用磁感式电导率快速获取技术及室内分析相结合手段,通过构建盐分解译模型,获取2015年及2016年秋季0~30 cm、30~60 cm、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对土壤各土层进行了盐渍化分级统计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对研究区高程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调查河流影响范围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旨在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及同类型灌区磁感式盐渍土地快速精量诊断评估与利用规划技术体系,了解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田土盐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土盐时空运移机理进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相比于2015年秋季,2016年秋季研究区非盐化土面积显著减小,中度盐化土面积显著增加,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呈现向中度盐化土演变的趋势;研究区土壤盐分呈现向中部及东部区域运移的趋势,盐化土面积增加,且盐分含量均值增大;另外,在空间大尺度范围上,河流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局域小尺度范围内,地势是影响土盐运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RS和GIS方法分析天津市平原区Hg含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遥感(RS)的监督分类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缓冲分析技术手段,对天津地区Hg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河流、城区距离及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Hg污染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城区距离与农业用地类型是影响天津城郊地区土壤Hg污染的主要因素。这表明RS和GIS结合是快速进行农业环境地球化学等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汾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岸带地理环境及植被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河岸带植被管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岸带及其植被的科学管理对策,为河岸带植被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取1986、1996和2001年3个时期覆盖近代黄河三角洲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1980年地形图,经监督、非监督分类及人工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类型图.运用地形图和TM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勾画3个时期居民点图,通过3个时期的居民点分布图向外等距离扩展形成辐射状梯度圈,并以此剪裁相应时相的土地覆被类型图,形成不同距离辐射梯度土地覆被类型图,计算各土地覆被类型图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5年间土地覆被动态过程、居民点动态过程以及居民点变化对景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点建成区面积的增大,其对周围地区影响的范围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8.
赵红启 《广东农业科学》2009,(9):180-182,186
宿鸭湖湿地生态系统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丰富度指数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最小的是湿生带.湿地草甸植被植物优势度的排序为:狗牙根群落>苔草群落>莎草群落>鳢肠群落,狗牙根群落、苔草群落构成湿地草甸植被的核心区,且狗牙根群落的分布密度大于苔草群落.莎草群落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大,狗牙根群落次之,苔草群落和鳢肠群落的生物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位置上对基本农田的影响,以谷城县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2006-2009年3a间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村庄、建制镇、农村道路和公路)在空间位置上对基本农田的影响,进行基本农田易侵占因子和易侵占区域等级的划分,并利用基本农田变化百分比和变化率对划分结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及缓冲区梯度带分析2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鸡西市景观格局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建设用地和耕地景观为主,从主城区向外,其景观面积比例和最大斑块指数沿着缓冲区梯度带呈下降趋势;缓冲区内的城市地表覆被变化较为强烈,呈现斑块形状多样、复杂、破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