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20篇
  33篇
综合类   626篇
农作物   7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置于荧光灯(Fluorescent light,FL)和全光谱LED(Whole spectrum LED light,W-LED)光源下连续培养五代,并持续监测新光环境下第一、二、三、五代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调整光环境后,新光环境下的第一代马铃薯组培苗受到外植体内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的影响,其生长情况显著异于该光环境下其他代数的马铃薯组培苗。第一代28 d苗龄组培苗的株高、增殖系数显著低于第二、三、五代,随着新光环境调控的持续影响,荧光灯下第二、三、五代的株高、增殖系数和壮苗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16.35%和23.36%,全光谱LED光源下分别为8.80%、11.28%和36.08%。两种新光环境下相同苗龄的第一代组培苗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赤霉素(Gibb...  相似文献   
172.
对大樱桃Gisela砧木组培苗四种炼苗移栽基质进行了筛选试验,通过试验选出了二号基质为最佳移栽基质。其组培苗在该基质上缓苗期为2天,成活率达99%,平均苗高为5.45cm。  相似文献   
173.
通过收集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胸径、树高、材积和产脂量数据,利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手段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丰富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下,组培苗林分林木胸径、树高、平均材积、蓄积量、出材量为15.5 cm、10.03 m、0.100 8 m3、151.20 m3·hm-2、91.587 9 m3·hm-2,分别比实生苗提高了27.0%、21.9%、89.5%、89.5%、94.9%,中径材林木数量占总株数比例提升了30个百分点,组培苗林分生长优势突出,材种规格获得大幅度提升。采脂后组培苗林分产值、净收益、净现值、内部收益率(IRR)为142 869.1元·hm-2、54 283.4元·hm-2、19 802.4元·hm-2、17.2%,分别比未采脂提高了130.9%、855.1%、331.5%、14.7个百分点,比实生苗林分提高了368.6%、47...  相似文献   
174.
评价了不同菌剂对鹅掌楸组培苗移栽存活和生长势的影响,以筛选出鹅掌楸组培苗专用菌剂,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宁盾"以及AM真菌GZ38处理组移栽存活率分别高达99.67%、96.12%,显著高于对照组,温室促生效果分别达53.71%、52.84%;且田间促生效果分别达26.56%、18.37%,存活率显著提高。机理研究表明,菌株GZ38能够较好地与鹅掌楸形成共生关系;"宁盾"、菌株GZ38不仅能够提高鹅掌楸的根系活力,还能够提高土壤中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有效N、P、K的含量,促进其对N、P、K等营养元素吸收,达到促生效果;另外,菌剂处理后,鹅掌楸的膜损伤程度降低,保护酶活性有较大的提高,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因此,选择微生物菌剂"宁盾"与AM真菌GZ38作为鹅掌楸组培苗专用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75.
采用LED光源单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其对野生碧玉兰组培苗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绿复合光(RBG)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高,为9.977 8 mg/g,极显著高于荧光灯处理。在单色蓝光(B)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低,为3.684 5 mg/g,极显著低于荧光灯(CK)和单色红光(R)处理,说明蓝光会明显抑制碧玉兰组培苗的淀粉合成。因此,在碧玉兰组培苗培育过程中,利用LED红蓝绿复合光源(RBG)取代传统的荧光灯光源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76.
基于环境控制的组培苗无糖培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开放空间组培苗无糖培养,建立了一种集成环境控制装置的无糖培养系统。系统培养箱中的空气通过管道循环流过空气净化装置,确保培养箱内环境洁净,切断杂菌的传播途径;系统以CO2气体为碳源,用珍珠岩做支撑基质和定时人工光照、定时供应营养液培养组培苗;培养箱中的温度、相对湿度采用上下限控制,CO2浓度采用模糊—积分方法控制。试验表明,在光照培养期间,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72%~76%;在暗培养期间,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14℃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CO2浓度控制无超调量,上升时间为30 min,稳态误差为43 μmol/mol;该系统培养的菊花组培苗优于试管培养。  相似文献   
177.
《中国果业信息》2009,26(9):50-5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蕉(Musa mama Lour.)组培苗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藏。  相似文献   
178.
环草石斛野生植株与组培苗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贵州产野生环草石斛植株和组培苗中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环草石斛中总生物碱含量顺序为:组培苗>野生样品>市售样品;多糖的含量顺序为:野生样品≥组培苗>市售样品。环草石斛组培苗具备直接提取原药成分的可能性。该研究结果为环草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9.
杜启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79-2379,2405
探讨了培养基与碳源种类和浓度对丽佳秋海棠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丽佳秋海棠组培快繁中,以MS培养基较适合,适宜的碳源为白砂糖,其适用浓度为3%。  相似文献   
180.
对3个德国鸢尾品种“开拓者”、“蓝白”、“白加黄”分别追施0.1%尿素水、0.5%尿素水、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调查其对三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生长量的影响,调查结果以追施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对鸢尾组培苗的生长最有利,“开拓者”、“蓝白”、“白加黄”45d时的苗高生长量分别高于对照4.7、6、4.9、4.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