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26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31篇
  45篇
综合类   109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50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2.
在牡丹花绿蕾期全株喷洒0.2、0.5和0.8 mmol·L-1的亚精胺(Spd)水溶液,其中0.2和0.5 mmol·L-1的Spd溶液使花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以0.2 mmol·L-1Spd的处理效果较好;而0.8 mmol·L-1Spd溶液处理降低了花瓣SOD活性,并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03.
水分胁迫对牡丹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方法]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的水分胁迫处理,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及荧光测定仪测定其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结果]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升高;干旱抑制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改变光合日变化;水分胁迫(特别是水分过量)时牡丹叶片Fo上升,Fv/Fm下降引起PSⅡ反应中心的失活,但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下午又逐渐恢复到上午水平。[结论]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于牡丹的生长;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两种供试品种中,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配制两个不同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组合,研究牡丹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以及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初的7~14d,生长素浓度较低的诱导培养基MS+2,4-D1.0mg/L+6-BA0.5mg/L+NAA1.0mg/L的外植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缓慢下降,而生长素浓度较高的诱导培养基MS+2,4-D2.0mg/L+6-BA0.5mg/L+NAA2.0mg/L的外植体表现为缓慢上升;14d以后两种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21d时达到峰值,接着下降;两种诱导培养基外植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迅速上升、迅速下降、缓慢下降,培养到14d时达到峰值;SOD活性变化规律与可溶性糖相似;两种诱导培养基的外植体POD活性在前28d一直下降,28d后培养基MS+2,4-D1.0mg/L+6-BA0.5mg/L+NAA1.0mg/L的外植体POD活性逐渐上升,培养基MS+2,4-D2.0mg/L+6-BA0.5mg/L+NAA2.0mg/L则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6.
从牡丹冬季催花原理、品种及植株的选择、休眠的解除、温室中栽培环境控制等方面对牡丹冬季催花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牡丹冬季催花当今面临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选取性状优良的紫斑牡丹为母本,与16个芍药属品种进行杂交,采用徒手切片法,对其中父本为胡红、洛阳红、红莲、芍药的4个杂交组合授粉后的胚珠分期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了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形态学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结种率较高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胚珠的败育率较低,大部分胚珠能够正常发育,胚珠的发育依次经过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四分体至八核胚囊、合子胚、多游离核原胚、原胚细胞化、棒形胚、心形胚,最终到达子叶形胚;结种率较低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胚珠的败育率较高,胚珠内无胚和胚乳,败育胚珠主要停留在原胚细胞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生理指标的差异,揭示影响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可能因素,以牡丹品种岛锦试管苗和大田苗的叶片及根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者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的生理指标存在很大差异,试管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等指标均比大田苗低,大田苗根系活力为689μg/(g·h),而试管苗仅为141μg/(g·h),但试管苗的POD活性明显比大田苗高,试管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分别为432.37 U/(g·min)、43.89 U/(g·min),而大田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仅为1.76 U/(g·min)和1.61 U/(g·min)。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可能与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较低,POD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油用牡丹的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 油用牡丹是指具有较高结实性.主要用于采收牡丹种子、提取油料为目的而种植的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中国是一个食用油进121大国。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万~2700万t食用油.其中自产仅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为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采用避雨栽培地区模式对"凤丹白"品种进行试种,采收种子并进行籽油提取和指标测定,比较其与正常露地栽培指标异同.[方法]在杭州海涂围垦地区采用全年避雨栽培"凤丹白"品种的油用牡丹,收获种子后亚临界萃取法获得籽油,测试该种植模式下含油量、主要特征指标、主要脂肪酸含量、主要理化性质等的数据,通过与露天栽培下的该品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明确保护地种植下油用牡丹的籽油品质.[结果]避雨栽培下,"凤丹白"长势良好,籽油综合品质与露地产籽油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